0
分享
牛运震在秦安
2020-04-10 15:36:16 浏览:1836次 【

  清代秦安知县,大多政绩平平,惟牛运震治县以勤政著称,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做了许多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

  牛运震(1706-1757年),字阶平,号真谷,世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山东兖州)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三年(1738年)冬选授秦安知县,在任七年。《清史稿》有传。

创办书院亲临讲学

  秦安自雍正甲辰(1724年)周士翬中举,至乾隆初10多年间,全县无一人举于乡。乾隆八、九年间(1734年左右),牛运震购买位于县署之东的明代郎中侯一元的故居,创办陇川书院,亲自取士授业,一时学风蔚起。乾隆九年(1744年),吴墱、路植楟中举,二人均出自牛运震门下,吴墱后来还考中了进士,官至河南通许县知县。乾隆十年(1745年),牛运震调任平番(今甘肃永登)知县,秦安学子多随其前住,拜师求学。牛运震罢官后,主讲皋兰书院,秦安学子慕名而往者尤多,张辉谱(乾隆十二年举人)、张梦熊(乾隆二十一年举人)、王勋(乾隆二十四年解元)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县人为纪念牛运震重教兴学的功绩,特立碑一通,文曰“真谷先生讲学处”,现嵌立于县泰山庙。

体察民情重视农业

  牛运震经常缘山步行,行视郊野,无日不与百姓相见,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乾隆四年(1739年),县北玉钟峡山崩塞河,洪水冲毁民舍,他亲自率领丁夫前往开通,并且在工地上连续奋战四昼夜,直到水退方回。有一屯庄,距县城很远,村民交纳税粮,苦于运费太高,常年逃避交纳,一直被视为“梗顽”。每逢“胥役迫之,则持杖抗拒”。牛运震得知后,“单骑往谕,问所苦”,百姓提出以银代粮,可免运粮的费用。牛运震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改征远屯折色粮四百五十余石”。这个本来非常简单而又数十年未解决的问题,终于在牛运震手中解决了。

  清初由于战乱,全县农业经济凋敞。乾隆六年(1741年),牛运震组织群众开凿水渠,北自安家河,南至王家峡,长10多里,引陇水(葫芦河)灌田万亩。他在《庚午六月东归,留别秦安士民》一诗中这样描述:“九道清渠分绕县,一川杨柳正垂堤。”为了提高劳动效益,牛运震倡导人们使用先进农具。乾隆四年(1739),县内农民第一次见到了耧车。牛运震还积极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组织群众在县南攀家庄、蒲家庄(今属麦积区)及县西王家峡、于家峡等处试种棉花,获得成功。

废除陋规减轻民负

  陋规是朝廷默许官吏以各种名目、从各方面索取财物作为收入一部分的不成文规定。牛运震到任后,发现秦安仍在延续陋规,感慨地说:“山城俭瘠,邑虽不能惠,剥之则何堪!”意思是说,对于秦安这样贫穷的山城小县,虽然不能施之以恩惠,但盘剥勒索,百姓将不堪忍受。于是,他亲自撰写《禁革陋规碑》,勒石于县署门前。蠲免条目共有9项:岁底裱糊衙门、修理伞扇杂费;帮贴轿夫工食并赴兰(兰州)、赴岷(岷州,今岷县)每名盘费;帮贴卫皂隶工食;开征开仓公礼;起解钱粮驮运脚价;修补仓廒(仓库)并铺垫杂费;盘量仓粮摊派夫价;雇赁民仓摊派房费;陇城镇13堡地方摊派夏满城规礼。这些陋规的废除,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秉公执法平反冤案

  《清史稿》载:“运震居官,不假于幕下,事辄自治。”他事必亲躬,为百姓平反了一些冤案,受到了人们的称颂。本县有马得才五兄弟被当地巡检诬为盗贼,而前任知县不作任何调查,就轻信巡检一面之词,欲治马氏五兄弟之罪。马得才含冤自刎而死,其兄马都向上司控诉,知县恼羞成怒,将其毙于狱中,并将其他三兄弟押解府城。牛运震上任后,听说此案有冤,乃微服私访,多方调查,终于了解了实情,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使马氏五兄弟得以平反昭雪。一次,清水县发生一起命案。清水县知县指控秦安县武生杜其陶父子有意谋杀,案子上报后,上官令牛运震复查,牛运震接案后深入调查,又开棺验尸,发现死者乃自刎死。后经实地勘察,得知杜其陶在发现死尸后曾经移动过尸体,但并不是凶犯,更谈不上有意谋杀。于是,以“移尸”的过实对杜其陶加以处罚,同时对其子宣布无罪释放。类似这种冤案,凡经牛运震之手,多所平反。


博学多才诗文传世

  牛运震早年以贡生身份入太学学习时,已经名震京师。任秦安知县后,仍勤学苦读,孜孜不倦,据道光《秦安县志》载“公余即读书,中夜诵声琅琅”。他博学雄文,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以秦安风士人情为题材,吟诗作赋,为秦安留下了珍贵的诗文资料。道光《秦安县志·艺文》收录其诗文16篇(首),其中诗歌12首,文章4篇。最有名的是这首《庚午东归,留别秦安士民》,表达了他对秦安依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玉钟峡北湫坪西,

  云表高泉万顷低。

  九道清渠分绕县,

  一川杨柳正垂堤。

  近传少妇能秧稻,

  好语儿童学弄犁。

  莫恨陂田人去早,

  东山犹忆夕阳畦。

  乾隆十年(1745年),牛运震迁平番知县。乾隆十四年(1749年)六月,他告退归乡,途经秦安。秦安士民依依不舍为他送行,竟有走千里送至灞桥(今西安市东灞河上)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牛运震病逝。次年,讣至秦安,“诸生(秀才)聚哭,为之诔,且为之作佛事焉。”

  牛运震的事迹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为官者政绩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他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

标签云: 牛运震
全部评论(0)
  • 都说是八百里关中平原黄土太厚,孕育出周秦汉唐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明。古祠清肃,仙庵隐逸其中的庵里村最具独特的代表性。出土汉唐的莲花石座,彰显村落汉唐时就己经是文明盛世的模样,我踏着秋天的落叶,走进资福村..

    郭明祥浏览:3088次 评论:0
    2021-11-02 01:24
  • 魏店人爱好秦腔,也出戏子,是方圆公认的“戏窝子”。塾师牛照南在其《演戏文》中写道:“兴众乐乐,好事者为之也。夫人幼而学之,必有可观者焉,乡人皆好之亦为之而已矣。”有人挪喻道:“魏家店三岁的娃娃都会踏..

    向阳花开浏览:2873次 评论:0
    2020-04-10 15:45
  • 1934年 11月 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16日红二十五军 290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

    红色云岭浏览:1640次 评论:0
    2022-04-10 14:53
  • 王诚汉(1917.12—2009.11),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7月入团,1933年12月转党。193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参加红军,任湖北省黄陂县河口镇工人纠察队勤务员、独立营勤务员。1932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

    红色云岭浏览:1524次 评论:0
    2022-04-14 23:45
  • 万海峰(1920.9— ),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万黑湾人。自幼丧母,家庭贫穷。1933年7月12日正式参加光山独立团当红军,1934年11月,花山寨会议后,被留守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任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的警卫员。虽..

    红色云岭浏览:2367次 评论:0
    2022-04-14 23:46
  • “我们红25军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参加83年前的伟大远征,是今年已102岁的开国少将詹大南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之一。 原红25军的老战士、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红色云岭浏览:2180次 评论:0
    2022-04-10 14:41
  • 大胆直露的表达 朴素明快的歌唱——秦安民谣之情歌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里有生存,那里就有歌唱。民歌以它纯净朴素的语言,大胆直露的情感,反映这块大地上的人们之所思所欲及一切可以歌唱的物事。严酷的生存..

    仙岭渔父浏览:2507次 评论:0
    2020-05-29 11:04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已经来临,每当人们提起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和屈原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一个节日,但实际上端午节只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

    莲子青浏览:3695次 评论:0
    2022-05-27 23:13
  • 1.珍惜粮食 从一餐一饭做起2.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4.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5.从我做起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6.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7.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8.文明消费 节俭用餐9.节用裕民 节..

    admin浏览:2740次 评论:0
    2021-11-08 20:39
  • 1935年9月15日,最先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参加延川永平镇的欢迎大会后,同陕甘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任政委、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副主任。军..

    红色云岭浏览:2608次 评论:0
    2022-04-10 14:45
  • 1932年7月,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先春带领红军战士驻扎花山寨一带,豫南特别区第二支队易本应民团、保安队及国民党军梁冠英三十二师一部,共5个团敌人包围了花山寨上的红军,先是攻寨,红军战士凭借着坚固的寨墙,英勇..

    红色云岭浏览:1455次 评论:0
    2022-04-13 23:43
  • 民国甘肃秦安《李氏家谱》序秦邑成纪李氏,始自西汉李尚,尚为成纪令,遂家成纪,是为成纪李氏之源头。尚生广,广孙陵,后世皆不可知。偶得李氏家谱手抄本,乃知邑北乡为成纪李氏后裔聚居之地。秦安为成纪李氏望族,..

    仙岭渔父浏览:3347次 评论:0
    2022-06-04 09:42
  • 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

    admin浏览:2699次 评论:0
    2020-04-10 12:15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