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雷达《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2020-04-10 15:44:56 浏览:1677次 【


  阳春三月,天水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的一篇博文《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在舆论界引起热烈反应。新华网、新浪网、《天津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刊载雷达先生的文章,李白故里之谜,再次成为2010年春天中国文化界和李白研究界的热点话题。作为李白和雷达先生老家,本报《陇右周刊》以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雷达先生的辨析文章,《甘肃日报》也刊载了雷先生考据缜密,论证严谨的文章。

  李白故里在天水,天水秦安是李白祖居之地,这本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由于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的捷足先登,使本来十分清楚的史实纷争不休。而作为李白的故乡人,这么多年来置身李白故里文化品牌的打造、宣传滞后所保持的沉默,也让不少读者在看到雷达的文章之后议论纷纷。

  为了了解读者和专家对《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一文的反响,记者走访了我市有关专家和读者。

  3月23日,记者在秦安县县志办采访时看到,县志办的同志将各大报刊、网站发表的各种观点、评论整理复印成册,人员人手一份,组织工作人员阅读。

  秦安县县志办主任王广林告诉记者,看到雷达先生为李白故里正听视说,作为家乡人民非常激动。王广林说:“古成纪在天水是毫无疑问的。据史书记载,汉成纪县城在今秦安县安伏川,即《旧唐书》所记载的‘小坑川’。据考察,在葫芦河西北的今安伏川有古城墙遗址。唐成纪古城在今秦安县叶堡乡的叶堡川。因河水南浸,于唐开元年间移今叶堡乡阳兀川的金城里,与秦州同治,后因山崩城毁。宋成纪古城,在今天水市秦州区境内。所以说李白是天水人,是天水秦安人是无可辩驳的。”

  秦安县县志办研究员、原主任王文杰说:“作为李白故里的史学研究人员,我们非常感谢雷达先生再一次将李白故里在天水、在秦安的话题推向全国!我非常赞同雷先生的观点。《秦安县志·人物卷》里本就记载李白就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是李广,李白是李广第25代孙。现在秦安西北王铺乡和郭家镇18个村是李姓家族非常聚集的地方,而且在朱湾村有一个李氏祠堂和一块无字碑。早年间,县志办曾在这里发现过一本李氏家谱,因年代久远,县志办又没有技术手段复制,所以这本家谱还是回到村民手里。现在雷达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作为李白家乡人,我们将组织专家,对朱湾村李氏祠堂和无字碑进行进一步考证,寻访李白先祖生活的痕迹。”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雍际春说:“雷先生说:‘在确定李白故里的问题上,要不要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如果明白不过地表示了对自己祖籍的确认,我们由于理解的原因,由于利益的原因,由于现代人的自以为是,硬是不承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样做对吗?’这一看法切中时弊。研究历史,探究历史人物的身世、生地,历史人物的自我身份认定的确非常重要。如果现代人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而忽略史料,置历史人物的‘个人意见’于不顾,无异于隔靴搔痒、画蛇添足。”

  雍际春认为,李白自称乃“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家本陇西人”,“少长江汉”。与李白同时代或稍晚的唐代人更加明确地说李白是“陇西成纪人”,“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又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桥为郡人。”我们无需再旁征博引,认真解读上述信息问题即可明了。一方面,李白明确说自己是陇西人,青少年时代长于“江汉”、“楚汉”,也即是说他在幼年和青年时代的确生活于今天的四川与湖北。另一方面,与李白大致同代的学者进一步明确指出李白乃望出陇西的成纪(今天水)人。而“因家于绵。身既生蜀”亦指其家客居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在蜀地生活。这里的“生蜀”是生活或成长于蜀地之意,而非李白出生于蜀地。范氏《墓碑》所云李白祖上隋末因罪流落碎叶而“隐姓易名”,唐朝建立后则恢复本姓并“编于属籍。”又于神龙年间私迁广汉,故“桥为郡人”,即桥居于广汉。既为侨居之人,何来故里之说?

    雍教授还说:“范氏《墓碑》所记载的李白家世‘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一语值得深究。唐开国至李白出生已有83年,其家被‘编于属籍’是在碎叶,还是已经离开碎叶又未至四川的内地某处?这就使人不得不对雷达先生的李白一家可能到过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秦安的推论给予重视。联想到李白自己在诗文中又以‘羲皇人’自称,而天水秦安一带正是中华人文初祖和创世英雄伏羲、女娲兄妹的故里。李白既是陇西成纪人,又自称‘羲皇人’,这两者交相呼应,似乎在间接而又明确地告诉人们,成纪既是他的祖籍所在,也是他的出生之地。”

    天水师院教授聂大受说,他非常赞同雷达文章里“是否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是李白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聂大受说,虽然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还是一个谜,但李白的先祖在陇西成纪这点应毋庸置疑,李白在他的一些诗词里一再谈及“白,陇西布衣”、“白本陇西,乃放形”、“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等文字,充分说明了李白的寻根情结和追根意识。1984年,兰州大学教授张书成就考证李白乃汉李广之后裔。从李白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非常神往追慕这种英烈精神,他咏关山、赞胡马、谈塞下等诗言文名句,其实都是托物寓意,表现出归根的愿望和对故土的向往。#p#

    聂教授说,在中国古代社会,祖籍对人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家族在传统社会中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中国古代,人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的网络,同时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共同体,不管家族成员迁移异地多久,还是割不断家族之间的血脉联系和文化影响。虽然这种家族文化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但是祖居文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形成从本源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聂大受说,从李白的思想、性格来看,他早期心理文化是受到了陇西文化和蜀中文化的影响。他的文风以儒为主,以道为负,儒道诗结合兼融百家,形成了开放型的思想体系,而这种开放型的思想体系正是得之于祖籍陇右文化的传统和影响。聂教授说,自古陇右地处边塞,秦州一带自古胡汉杂居,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开放政策,使这里成了胡汉文化交流融汇的大舞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民族汇融和文化多元的陇右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宽容、开放色彩,这种文化根源在李白家族文化中根深蒂固,李白的诗风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以及无拘无束、活泼、自然的格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族内陇右文化多元文化层面的影响。

  秦安县高级教师、诗学研究员李桂梓说:“看到雷达先生的文章,我很高兴也很激动。雷达先生文章有理有据,完全从学术的角度很理性地谈史据,为李白故里正听视说。从李白的很多诗里,大家都看到了“白,陇西布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等都说明,李白先祖就是羲皇故里人氏。”

  李桂梓说,早在二十年前,山西社科院李文华研究员一行就曾来到过天水,寻访考证李白先祖的足迹。当时,他们在秦安县李家河村进行四五天的寻访活动。他们的观点和雷达先生一样,认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和自己出生的地方不能混为一谈。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籍和出生地一样,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1984年,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原主编李汝伦先生参加天水“谪仙诗社”成立庆典,就曾说过,天水作为诗仙李白的故里,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天水的史学研究人员、文学界人士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雷达先生提出了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们天水来说是一个机会,天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把李白故里这篇文章做好。

  著名学者李子伟先生多年从事《诗经》、秦汉史和天水历史研究。在读到雷达先生的文章后指出:“祖籍是一个人的根之所在,中国人非常看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在他们的自传中,都明确写了自己的祖籍在陇西。”

  李子伟说:“陇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广,因为李广是陇西成纪人,所以天水人世代纪念这位威震匈奴、功勋卓著的英雄,为其修建了衣冠冢。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南郊文山脚下的石马坪,蒋介石1945年还题写了“汉将军李广之墓”;天水西关李家巷曾立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牌坊,并称此巷为“飞将巷”。这亦有力地证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肃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辖秦安的事实。”

  原甘南州博物馆馆长李振翼对雷达观点非常赞同。他说,籍贯是人们在一定居地长期形成的家族、门第、亲戚、邻里间,在每个家族各自形成的具有地方性的小范围的(有别于民族的)地方风俗、习惯、语言特征带给人们在此聚居的某些特性的人群,并能在较长时间传承下去,才能据有同一籍贯之特征。一般人虽然适居异地多年甚至数代,但仍在自家范围内口抄乡音,吃着传统饮食,行着故乡的礼节与习俗。在封建社会时代一个人若要改变其籍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则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限,二必须要有当地官府的准序公文方可入籍新居住地。天水本是李白的故里,可惜我们天水人一直沉默不语,现在雷达先生提出这个问题,应引起市上和秦安县高度重视,开辟恢复与历史有关的文物景点,恢复飞将巷李氏家族故居,在南郭寺刻立李白《南山寺》诗碑文,维修好玉泉观“李杜祠堂”,恢复原刊有关碑文和天水东关的“太白井”和西关的“醉白楼”等系列景观。以此为品牌,大力宣传诗仙故里天水。

  采访中,不少读者对四川、湖北都争先恐后抢李白故里的文化品牌,而天水作为名副其实的李白故里,多少年来保持沉默感到不可理解。面对外界有关李白故里的争议,某中学教师愤愤不平地说:“自己老家在哪里谁说的话最真实?李白在他的诗里多次表白自己是陇西成纪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硬要抛开李白的自述往别的地方扯呢?所以在李白故里的问题上,我不仅希望大家看看雷达的文章,更要尊重历史,尊重李白!”

  市文化部门工作的李先生多年来热衷于天水历史文化研究。提起雷达的文章,李先生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这些年各地都在争先恐后争名人郡望,天水是李白理所当然的故里和老家,大学和中小学生教材里都这么写着,可这么多年来我们却保持沉默!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李先生说,他非常感谢雷达先生能够站在全国的层面上为还原李白故里历史真面目所做的工作。他建议市上有关部门应抓住这个机会,组织专家学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配合雷达先生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宣传天水是李白故里,将李白故里作为天水历史文化的又一张名片来打造。

  “麦积山被排斥到深圳世界之窗四大石窟之外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李白多次说自己是天水人,我们天水人自己再不接受这位世界文化巨星,就实在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李先生说,“我建议市上成立相应的李白研究民间机构,专门研究李白与天水之间的关系。市上还应该建立有关李白故里的纪念性标志。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恢复过去玉泉观的李杜祠,在南郭寺或玉泉观为李白塑像,在秦安县或者市上择地建立李白纪念馆。”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清楚,这就是我们对外宣传上应该把握李白故里在天水这样一个原则。”李先生说,“因为秦安县属于天水,秦州历史上一度也称为成纪。我们举全市之力宣传李白故里的力度和影响力也会更大。”


全部评论(0)
  • 5月22日,平台推送了《西门吹雪:陈峡村发现古代石碑和石炉的随想》一文,介绍了五营镇干部许龙文在五营镇陈峡村跟随乡村建设规划老师进行考察时,发现村中石碑、石炉的情况。下午,正在睡觉,许文龙发来了他们拍摄..

    陇上一民浏览:4430次 评论:0
    2022-05-24 23:40
  • 不知不觉,已知天命五年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好像并没有让我知天命,我还在拼命,还在努力,还在奋斗。深究其中的原因,还是诱惑太大,让我停不下脚步。这些年,我见过很多老人,八十多的,九十多的,甚至近一百岁..

    王托弟浏览:729次 评论:0
    2022-08-31 00:15
  • 亲爱的女儿,你就要出嫁了,爸爸、妈妈真心祝福你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在你的出阁仪式上,当你站在爸爸面前时,爸爸希望自己高高兴兴地看着你,但是,会不会泪流满面,能不能给自己的小棉袄说些什么,能不能给未来的..

    郭明祥浏览:1601次 评论:0
    2021-01-08 22:30
  • 代远世迭,秦安这个小地方黄土深厚,土质肥沃,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是传统农业社会生存的好地方。但是,过度的开发和耕耘,又伴随着对时代发展的亲和和追随,人们在不断的破旧立新的过程中,许多历史的记忆已经荡然..

    仙岭渔父浏览:1057次 评论:0
    2022-07-12 22:26
  • 西施·赏仙岭茆丹苑诗/付福运幸游仙岭牡丹奇。富贵满琼枝。万千态,常为九门依。雨打风吹,自得天然趣,蕊香引蜂迷。惠风燕柳文坛客,品花茗,赋新诗。寄情玉瓣,多少意相期。岁岁年年,每待春来驻,茆苑沐朝晞。〖..

    雨打湿衣浏览:1652次 评论:0
    2022-05-17 13:35
  • 关于秦安历史文化的自信问题文 / 仙岭渔父老朽乃乡下白丁,枉谈文化,自然会引来诸多争议,但有争议就是好事情,比如成纪等问题,如果不争议就等于是默认。关于这个问题,先贤和今天一样,有拱手送人的,也有据理力..

    仙岭渔父浏览:915次 评论:0
    2022-07-12 22:37
  • 2010年的百姓幼儿园神奇的像个传说。第一学期只有7个孩子时,我差点没被唾沫星子淹死。第二学期有20多个孩子了,有人以为我幼儿园的春天来了。人就是这么现实,事实上远比你想象的难得多。2010年我感谢我的父母亲、..

    bxyey浏览:1258次 评论:0
    2020-05-19 17:43
  • 有了一路一带,世界知道了中国,也让常平堡更新了面貌。今天,我想再看看从我有了记忆就可以看见的这个山,从我会走路就离不开的这个堡。算是给这个假期一个纯粹的交代。丝绸之路,清水河畔,有始祖女娲的优美传说,..

    风临雨岸浏览:817次 评论:0
    2022-07-20 21:47
  • 朽木诗/李继宗是另外一些东西让它变成了现在这些东西永不磨灭的印记没有结果也没有结束的等待波澜,荡漾,但无法再被触动再被伤害的心灵也晒着太阳,也沐风淋雨也有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落在它身上看见旷野不一定会看..

    雨打湿衣浏览:1460次 评论:0
    2022-05-22 00:40
  • 七运中,立丁山癸向。说明。坐后低峰,峰后有小水,环绕至前案,曲折向西流去。向方有河,亦自东流西,河外远山高峰耸立。穴立层层平田中,前后呼应,此虽小地形,亦发福兴贵,丁财两旺之局耳。郭氏父母殁后,请余扦..

    萍缘堂诗画浏览:1465次 评论:0
    2022-06-27 22:06
  • 春风送暖,金牛贺岁。很开心,栖息地在大家的陪伴下,又走过了一年。值此佳节之际,先衷心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喜乐安康,好运连连!自2015年6月始,栖息地在大家的陪伴下走过了六个年头,期间向大家推送了..

    王托弟浏览:846次 评论:0
    2022-08-30 23:53
  • 信念支撑我的人生路文 / 仙岭村夫 2014年10月初的一个午夜,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飞往北京的航班准时抵达,虽然在雾霾中航站楼顶端的“北京”两个字有点模糊,但眼前是真实的首都。 一个多小时以后,躺在北京站旁旅..

    仙岭村夫浏览:1163次 评论:0
    2022-05-24 23:16
  • 我的家在中国陕西横水南光耀,昔日是声名远播周边的要地,名曰广坪镇。星转斗移,岁月不居,我们无力留住那远去的光辉,可凭借这儿的土地平坦肥沃,百姓善良勤劳,她依然风采依旧,常常魂牵梦萦,因为那是回不去的故..

    郭明祥浏览:1671次 评论:0
    2020-12-20 22:50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