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文化随笔|杜甫的幽默
2020-04-22 17:05:34 浏览:2803次 【

(文化随笔)/ 杜甫的幽默


 /天水师范学院:雪潇


    杜甫能成为诗人,是因为杜甫有他的“过人之处”。让杜甫成为诗人的这一“过人之处”,就是他生性率真。生性率真的人,做生意,很少讨价还价;谈恋爱,一见面就掏心掏肺;做诗人,就是什么都敢说!“朝扣富儿门,暮追肥马尘。”这样有伤体面的事,人人都在做,却并非人人都在说。中国人的第一智慧,就是放开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嘴,事能做,话不能说。中国人的第二智慧,就是事放开做,话挑着说,比如李白,就只说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地傲视王侯,然而,率真的杜甫却“诗”言无忌,连自己趋炎附势的事,他都和盘端出。


    重要的是,杜甫在思想观念上也不清高绝尘,杜甫在《同谷七歌》之七中就说:“富贵应须致身早”,看看吧,这就是杜甫,这就是真实的杜甫,这也是杜甫诗歌“非虚构”的力量。一真遮百丑,这也是做诗人的一个秘密。


    李白《上清宝鼎诗》云:“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这句话正好也是李白与杜甫人生形象的一个比较。李白说“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却说自己“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所以,一般人只要说到杜甫,就说到了杜甫的贫穷,就说到了杜甫的“红埃”苦况,甚至还会说到杜甫的瘦。李白《戏赠杜甫》云:“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做诗苦。”所以天水市甘泉镇那个杜甫的塑像,就塑得“太瘦”;所以至少天水人说起诗人,都以为一定是“瘦恰恰”的,所以天水人到了南郭寺,进了杜甫祠堂,看了诗史祠那个杜甫的室内塑像,都摇头说是“不像不像”。这个杜甫的像把杜甫塑得圆脸,富态,不像个诗人,倒像个员外。


    而忧国忧民的诗人怎么能员外一般富态呢?这就是一般人对杜甫的先入水见:满面愁苦、哀声叹气并常常心有戚戚焉!


    不只没有文化的一般人这么认为,有文化如冯至先生,也在他的十四行“话”《杜甫》里这样“韵”味十足地说:“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常常想到死……不断地唱着哀歌……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象(像)一件……烂衣裳……可怜……”。冯至说的完全是废话。杜甫的“可怜”和“贫穷”,杜甫自己早都“供认不讳”了,谁要你在这里说得煞有介事、振振有词。你就不能说些别的吗?比如说一说杜甫的幽默。


    朱自清曾说:“将诗看得那么严重,倒将它看窄了。诗只是人生的一种表现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不过是精神的语言。人生里短不了幽默,语言里短不了幽默,诗里也该不短幽默,才是自然之理。”杜甫的诗里正有如此“该不短”的幽默,如他的《北征》中句“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林继中先生就注云:“贫困之境却以幽默口吻出之,读者倍觉伤神。”再如杜甫入蜀诗《飞仙阁》句:“浮生在定分,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本来是一家人随着他东奔西走的,这会儿,杜甫却“对妻子儿女们开了个苦涩的玩笑:‘我为何老是跟在你们屁股后面跑呢?’”这是陇南学人高天佑的理解,这个理解,可谓识得幽默。



    关于杜甫这位法度森严的格律大师往往流露出的风趣与幽默,胡适早有发现:“后人崇敬老杜,不敢说这种诗(按:指杜甫诗歌中较口语较随意的篇章)是打油诗,都不知道这一点便是读杜诗的诀窍:不能赏识老杜的打油诗,便根本不能了解老杜的真好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胡适是白话诗的倡导者,他自然能以白话之眼而观见杜甫诗歌中的白话之美。反过来,萧涤非就不能容忍胡适的上述说法。萧氏认为胡适“胡说八道”。萧氏的眼光,还是旧诗的眼光。


    杜甫的幽默有时候还是黑色幽默。杜甫诗中这种最高境界的幽默,在他的秦州诗《空囊》中体现得最为分明: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翠柏”虽“苦”,但因“翠”而“犹食”,“明霞”虽“高”,但因“明”而“可餐”,杜甫在这里言其不堕青云之志,俨然凤凰口吻;而对“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两句,林继中解得最好:“鲁(卤)莽,粗疏。此联意谓‘众人贵苟得’,得过且过,自己则意在行兼济之道,故难免艰难度日。”而现在,他的秦州日子过得是如何艰难呢?杜甫是这样描述的:“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关于“留得一钱看”的“看”字,人们向有误解,比如冯至就以为是“口袋里只剩下一文钱了,却不忍用去,为的是留在眼前观看。”冯至真是一点也不懂幽默。杨伦早就看出来了:“写穷况妙在诙谐潇洒。”杨伦识得幽默。同样识得幽默的金圣叹也说:“饥寒备极如此,他人已不知有几许悒郁诧傺,先生却有闲胸襟,自戏自谑。”金圣叹同时从另一个“空中妙文”、“的的妙语”的角度分析了“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他说:“题是《空囊》,诗偏以不空作结,便似一文钱能使壮士颜色遂不至于大坏也者。”


    所以,“留得一钱看”的这个“看”字,不是“人看钱”,而是“钱看口袋”——甚至是人与钱的“面面相觑”。《杜诗详注》卷八引《杜臆》云:“看,乃看守之看”。——这样的理解岂不更妙?现在,秦州的果农在秋天摘完苹果之后,会在树上留下一颗两颗,就是让它们“留得一颗看”,即“留下一颗让它看守着苹果树”。这种“看”,与杜甫“留得一钱看”的“看”,完全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意味。


(《天水日报》2019年3月15日)


标签云: 杜甫 幽默 雪潇
全部评论(0)
  • 四月底,老黄和小王所在某工地水稳层铺设进入了收尾结段。结尾最艰苦的一道工序是收毛布。每天铺好水温料,在收工之前,心须盖上一层白色的毛布,盖毛布这项工作是铺水稳层工作的重重之重,毛布的作用是给铺好水稳层..

    郭明祥浏览:2496次 评论:0
    2021-05-27 04:48
  • 1这一年秋季的一天,临近晚上了,我和二十几名群众坐着汽车往梁上的目的地赶。我工作的单位在梁上深处的镇子上。由于下了一天的大雨,上梁的土路非常滑,走到一个坡上时,车陷在淤泥里打滑,再也无法前进了。乘客们..

    南坤浏览:1296次 评论:0
    2020-04-10 11:17
  • 程世雄先生从戎数十载,退休后不忘初心的乡愁情结,演绎出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中岔农耕文化园与古堡农耕博物馆,展示出中岔的深厚农耕文化底蕴;一位天水著名的民俗专家、著名学者,德高望重的李子伟先生,宣传中..

    小木屋浏览:1830次 评论:0
    2022-04-19 23:49
  •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

    向阳花开浏览:1138次 评论:0
    2020-04-10 15:43
  • 应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园林musicparty,夲人荣幸担当主持人。我们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发现这里环境优美,清凉雅静,喷泉、假山一应具全,满池荷花怒放,宛如妙龄少女婀娜的身姿,真的是让人非常的赏心悦目。饭菜也还..

    紫墨浏览:603次 评论:0
    2022-08-29 22:35
  • 你说过要来。 这个时候,天空呈现诡异色彩,岁月的风从遥远处呼啸着吹来,飞鸟凄厉的声音震撼了天涯。我在风中飞奔,向着你在的方向,声声息息都是前世虔诚的企盼。 尽管满含着辛酸,我仍然鼓励自己要勇敢一点,即使是风..

    南坤浏览:1097次 评论:0
    2020-04-10 11:14
  • 最近读《道德经》读到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忽觉感触颇深,那么如何在这滚滚红尘中守住那份心灵的“虚”和“静”呢?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就是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

    鸟栖秦州(天水徐翔)浏览:787次 评论:0
    2022-07-15 00:02
  • 时光流转,童年成梦。那一帧帧、一幕幕有关儿时正月十五耍花灯的情景犹如保存完好的电影片段在我的脑海中不停闪过。虽然几十年犹如弹指一梦已悄然过去,但想来依旧清晰如初,恍若眼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

    知音情怀浏览:340次 评论:0
    2023-02-11 23:14
  • 周丽芳|秋千户中学九年级三班周丽芳她来了。她是秋姑娘。她来到了高粱地里,高粱笑红了眼;玉米挺拔的立在那里。但她来了,??也为她弯腰。金灿灿的稻谷,一片又一片,显得格外耀眼 ,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之后她又来..

    相思赋予谁浏览:451次 评论:0
    2022-11-16 23:31
  • 2021年5月1日,天水,晴,阳光极好!怕路上堵车、景区排队,恣意享受了5.1假期的第一天,二十六七度的阳光透过阳台斜斜的照在客厅里,窝在沙发上“葛优躺”,瞅着电视里各地蜂拥的人群,研读着“旅游达人”们津津乐..

    安小斌浏览:403次 评论:0
    2023-02-12 23:56
  • 用生命丈量渭河 【上】文/郭明祥我用半生的时间丈量着渭水,跌宕起伏,像是漂泊在水中浮生,一只水葫芦,在天河注水的大水潭中,苟且偷生的活着,飘泊流浪半生的风雨,逆水而上,行至陇上江南——天水,起点是关中平..

    郭明祥浏览:3246次 评论:0
    2021-02-24 10:09
  •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灵魂和精神皈依的地方,情牵着向往。就像到北京,没有到故宫,就算不上去过北京;比如到杭州,没有去西湖,就不能算到过杭州。如果到我们有“義里娲乡″之称的陇上秦安,却没有在上关明清街兜兜转..

    王托弟浏览:979次 评论:0
    2023-02-12 23:21
  • 二 红旗风采文/郭明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西南和西北投资建设了大量的三线军工企业。红化1965年在此地建厂至今已有55个年头,因此,姚家沟比周边乡镇而热闹繁华! 这个当年不足千人的山区村落,从那时便..

    郭明祥浏览:2530次 评论:0
    2021-11-02 01:10
  • 妻子生病,来省人民医院治疗,因受疫情影响,只留儿子一人陪护。为了省钱,我在兰州秀川崔家崖女婿租的民房里暂住。因心烦意乱,我经常出门去巷道里走动。一次闲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敬的退休工人——李鸿发。李鸿发..

    依梦琴飞浏览:387次 评论:0
    2023-02-11 23:44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