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由斋自选集》序
吴尊文
去年十月,李桂梓先生参加上海国际诗词研讨会,我也应邀前往。大会秘书长范文通先生将我们安排同住一个房间。我们素昧平生,这是缘分。彼此自我介绍后,他便将自己的《长鸣集》、《羲里零笺》、《娲乡散稿》赠我。当我开卷读到“云笺岂止苍生泪,血性文章血写成”的诗句时,不觉为之一惊,顿时两心相通了。
我们别后不到两个月,他给我寄来《两由斋自选集》稿,并在信中说:“泸上盘桓数日,对榻而高卧,促膝而畅谈,永生难忘。兹寄上书稿,请检阅后,写一篇序,置于前端。我并不想‘附骥尾’,借大人以播微名,情之所至,任其自然而已。”既然出之于情,我当以情报之。这是写序的原由。
这个集子,自选古风四十一首、五律四十八首、七律一百首、五绝四十二首、七绝二百三十三首、词三十八首、曲十三首、楹联 四十七副、别体十首。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读过之后,深感作者胸襟开阔,格调淡雅,趋时翻新,情信辞巧,意境深沉,诗趣盎然!不论质量数量,都不容忽视。既反映出作者旧学深厚根底,也反映出作者精神面目和内心世界,更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无可否认,其中古风成就较高。如《青海行》、《天山行》、《梦游珠峰吟》、《梦游蜀国吟》等,自由走笔,驰骋才力,不为格律所奴,弥见功力。其中律诗,有不少篇目,颇i具唐风。如五律《观电视片“梦界”柬朱乃正教授》,首联为起兴之笔,颔联作点题回旋,颈联以景寓意,尾联再度照应题旨,结构井然,忧思深邃。尤以颔联道破人生疑假疑真,练句反复,毫无凑句之痕迹。又如七律《山村即景》、《秦安城郊即景》,对仗工稳,感情真切,能于平易之中,尽见精神,尤其善状西北风光,堪称佳篇。其中绝句:如五绝《题瘦西湖》、《黄山始信峰即兴三首》,又如七绝《海涛》、《太华一首》等等,都能即景起兴,意蕴深沉,末句往往以景作结,有景有情,含蓄而有韵味。其中诸词,如《东风第一枝》杭州纪游,《西江月》甘谷即景、《采桑子》一九八四年十月、《青玉案》赠梅冬等等:抚时感事,寄慨遥深,皆能取玉溪生笔意;词章淹雅,含思婉转,能极芳馨悱恻之致;自得神韵,非效前人,深得言情体物之妙。其余体裁,皆可观可诵。
以上体裁中,其中赠答之作较多,说明作者交游甚广,又非浮泛交游可比,其中七律《无题》,可以作为佐证。还有七律《游上海豫园,次郭沫若题点春堂诗韵,有感于三国故事也》、《谒岳王坟,步明忠肃公于谦诗韵,有感于南宋故事也》等等,体现作者历史知识丰富,渊源较深,能够自然流露,自然引用和点化,圆融得体。还有七律《杂咏二首》、《车过崂山开发区,导游指看刘晓庆房地产别墅楼群,感而有作》等诗,作者以“生人”为念,以“济物”为心,“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针砭时弊,入骨三分。还有,作者游历,遍及全国,其登山之作,所咏名胜古迹,“深于比兴”、“深于取象”,能以秀丽之笔,即、寄奇逸之思,清隽可诵,皆具特色。当我读完这部稿子,深深感到:环宇中的万事万物,在作者笔下,都赋予了生命。诗词里虽是充满了象征和联想,但读起来却很有韵味,而且能够使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作者已经直言不讳地宣告:“世态由来似纸糊,我今戳破且端居。三分病骨难胜酒,一颗痴心唯嗜书。……”说明他作品的基本感情因素,就是他自己的社会的爱与憎。我还觉得他的诗词,不仅仅是艺术,而是生活灵魂的本身。理解为艺术,还将贬低或消弱他的作品的价值内容。所以,我认为《两由斋自选集》作者,不是诗人,而又是诗人。因为他写作的艺术,与他作为诗人的概念不会是同等的。我很浅薄,未能“见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只是写了读后的粗略感受而已。也算是序。
一九九七年四月于元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