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8日傍晚,斛山寨战斗胜利结束后,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在光山的赛山寨①休息一夜并稍作休整。9日,经砖桥、椿树店继续西进。于10日傍晚来到光山县城西南部的花山寨脚下,早在此等候的程子华、郑位三(鄂东北道委书记)和戴季英等人从村里迎了出来②,来鄂东北道委已有71天的程子华才得以与省委主要负责人见面,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收到党中央1934年7月25日《中共上海中央局关于开展武装自卫运动的指示信》、7月26日《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7月2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反对敌人进攻的军事、政治行动方针给鄂豫皖省委的补充训令》等几份文件③。至此,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了赶赴鄂东北接受中共中央指示的紧急任务。
当晚,徐海东在向导兵的引导下,迅速登上花山寨顶,察看了周围地形。徐军长立即布置我军警戒、宿营和搞粮草。部队驻扎情况④是:花山寨顶驻扎重兵,速筑掩体、设瞭望所。主力部队一部分驻扎在花山寨东山脚30米处的寨店和300米处的潘湾;一部分驻扎在寨西边的兰湾;军直机关、军医院、手枪团、交通队驻扎在寨南的周洼及梅洼;军指挥所设立在周洼。解放后,光山县党史研究者袁宗文等人调查得知,花山寨顶驻扎是二二四团的一个主力营,寨店还设立有师指挥所,梅洼、兰湾等还设有团指挥所,花山寨至小潢河的九龙山岭上设有排哨,花山寨周围2公里内的大小路口均设哨卡,与花山寨遥相呼应的扇子塝、犁铧山、神磨石岭、九龙山等几处高地均挖有战壕、筑有工事、架起机枪……红军战士全天候守卫在阵地上。徐海东军长这一军事部署,意在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新中国成立后,每当花山寨人谈及此事时,通常把这次红二十五军正常的严密的布防简称为“花山寨会议大保卫”。
1934年11月11日晚⑤上,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西南角名叫周洼的小村子召开了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即著名的“花山寨会议”。会址今属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周洼村民组。
注释:
①参见2006年11月22日吕清将军给饶德安同志的回信。
②参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北京第1版,卢振国著:《红二十五军长征记》正文第6页记载:“红二十五军从皖西北转战而来,消息传来,郑位三即带领道委机关和独立团,由天台山出发接应红二十五军,正好在花山寨一带相遇”。另见张麟著:《一代元戎大将徐海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67页。
③几份文件指1934年7月25日《中共上海中央局关于开展武装自卫运动的指示信》、7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秘密通知》、7月2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反对敌人进攻的军事、政治行动方针给鄂豫皖省委的补充训令》等。参见卢振国著:《红二十五军长征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北京第1 版,第170页。
④1989年光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彭国运等带着《花山寨会议旧址草图》,采访程子华,参见《采访记录稿》。
⑤参见刘华清著:《刘华清回忆录》第二章《孤军长征》,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第41页。
来源:《红色花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