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忆鄂东北道委的日子与花山寨会议
2022-04-10 14:47:30 浏览:1292次 【

   在等待省委回鄂东北的40多天里,我和郑位三以及在鄂东北道委机关工作的程坦、刘华清等,经常在一起交谈,使我了解到鄂豫皖苏区的历史和现状。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三省交界处,南濒长江,北抵淮水,东接江淮平原,西扼平汉铁路,大别山脉雄峙于中央,俯瞰武汉、信阳、安庆,战略地位重要。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就在这里建立了党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这里举行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政权。1931年成立了红四方面军。革命根据地最盛时期,曾拥有6座县城,26个县政权,人口达350多万,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曾发展到四万多人,各种地方武装人数有20多万。但是,由于王明错误路线以及军事作战指导方针上的错误,没有能粉碎敌人“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急剧恶化。20多万敌军乘机大举进攻,同时进行划区“清剿”,在其占领区推行保甲制度,对残存的苏区农村,一方面实行经济封锁,另一方面烧房屋、抢粮食、杀群众。当时边区军民对红军主力的撤离缺乏思想和组织准备,陷入混乱,根据地只剩下鄂东北的黄、麻、光、罗四县边界毗连的小块苏区,以及檀树岗、天台山、西高山和皖西北的葛藤山、熊家河等几个山区。地方党政组织遭到破坏,群众生活极端困难。

   11月底,中共鄂豫皖省委以留在边区的五个红军主力团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决心排除万难,独立坚持鄂豫皖的斗争。1932年底到1933年初,红二十五军抓住敌军调动、兵力减少的战机,积极歼敌,连续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边区革命形势出现转机,鄂东北根据地由几小块连成一片,皖西北根据地也部分得到恢复,红二十五军由重建时的7 000人,发展到3个师、9个团,10 000多人。皖西北的几个团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地方武装扩编为10个游击师,各县、区还成立了战斗营、战斗连,党组织恢复,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革命热情重新高涨。

   这以后的半年时间,王明“左”倾路线在鄂豫皖边区又产生了严重恶果。1933年5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去夺取敌重兵扼守、工事坚固的七里坪,苦战43天,久攻不下,部队减员几千人。鄂东北、皖西北两个根据地又缩小了。敌动用14个师又4个独立旅的兵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采用了增筑碉堡、扩建和封锁公路、切断两个根据地联系等手段。可是省委却根据王明错误路线,采取以消极防御方针为指导的中心区保卫战方针。于是两个根据地的中心区相继丢失,红二十五军大幅度减员,部队再次缩小。10月初,红二十五军通过黄麻公路封锁线时,被敌人截断,一部分到皖西北,编入红二十八军,一部分转到鄂东北。到11月中下旬,部队作战又连连失利,剩下的人数不足1 000,鄂东北地区县以下党组织全部遭到破坏,群众生活极度艰难。皖西北情况也与此大致相似。正当鄂东北遭受严重挫折时,省委开会讨论了转变斗争方针等问题,决定派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去中央汇报情况,要求派干部加强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领导。成仿吾进入中央苏区,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及其他中央领导听取了成仿吾的汇报。1934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的一个同志写了《关于鄂豫皖苏区战争经验的研究及今后作战的建议》。“建议”认为,当前主要目的是保存战斗骨干,在适宜的时候,实行有计划的战略退却,可以从罗山地区退到豫南的桐柏山区建立新苏区。这个“建议”的主张和当时教条主义者的所谓“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口号是不同的。2月25日,中央将“建议”转发给鄂豫皖省委,所加的按语说:“只作你们执行中央军事指示时的一个参考的材料。”

   这时,蒋介石正在调整和部署进攻鄂豫皖边区的兵力,把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从华北调到鄂豫皖,到4月中旬,敌总兵力达到16个师又4个独立旅。6月下旬制订了一个从7月1日到10月10日的“围剿”计划,采取的方针是:“一面划区驻剿,一面用竭泽而渔的方法,作一网打尽之图”。具体部署是把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驻剿”部队,划区占领我几小块根据地周围的所有城镇和重要村庄,每个点驻一个连到一个团的兵力,并在黄麻公路两侧部署了四道封锁线,又从信阳到广水的平汉铁路线之间,配置近一个师的兵力护路。另外一部分约两个师又6个团组成4个“追剿”队,跟踪追击我主力。同时,每隔五里、十里筑一个碉堡,扼住重要的公路线,构成纵横交错的封锁网,敌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把我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

   红二十五军是在原地坚持,还是实行战略转移,就成为当时急需作出决定的首要问题。省委在接到军委一个同志的“建议”后,曾设法在根据地边沿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因敌军强大和碉堡封锁而未能成功。可是要到远地去,既不了解情况又没有把握,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军主力6个团要通过几千里地的白区,即使战争中不受损失,但疾病、掉队也会造成很大减员,建议暂不远离。当时中央和军委在指示中一方面说,当前任务是保全队伍,去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又说原则上同意仍留在原苏区继续行动。省委讨论后,决定留在原地,牵制敌兵力,使之无法增兵江西。这样,就由徐宝珊、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转战到皖西北与红二十八军会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留下部分兵力,加上抽调的地方部队,重新组建红八十二师,在原地坚持斗争。

   红二十五军在军事上改变了以前那种内线分兵防御的打法,采用积极向外线捕捉战机,乘隙击虚的方针,连续取得了长岭岗、郝集、太湖等战斗的胜利。尤其是长岭(岗)一战,歼灭敌东北军五个营,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了士气,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期间,几小块根据也有所恢复和扩大,党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小的胜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趋不利的形势。面临的问题仍是:在老苏区边沿开辟新根据地行不通;如果走出去,兵力不足4 000,能不能打破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到新区站不站得住脚?最伤脑筋的是不知道到哪里去好,省委举棋不定。

   以上是我在和郑位三、程坦、刘华清等同志交谈时,所知道的鄂豫皖苏区的情况。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方针,我结合个人对周恩来同志指示的体会,谈了自己的想法:敌人搞“竭泽而渔”,企图耗尽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把我们搞垮。我们不能让敌人牵着鼻子走,困守在“鱼塘”里,等着敌人把水抽干抓鱼。郑位三同志说:过去中央也有指示,要红二十五军走出去创建新根据地,我们在根据地附近搞了几次,失败了。也搞成了两块,但物质、人力条件都有限,活动余地不大。可是要走远,对外面情况不了解,往哪儿走呢?我说,可以到伏牛山去,我在太原国民师范读书时,就听说过土匪樊钟秀拉了支队伍,打进山西,被赶出山西后,回伏牛山盘踞了多年。土匪能在那里站住脚,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不能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呢!这样,我、郑位三、程坦、刘华清等的看法一致了。

   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回来后,于11月11日,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委会议。这次会议我没有参加,会后,郑位三同志向我传达了常委会讨论(的)情况和决定。会议上常委们一致同意周副主席的指示,认为红二十五军应该打出去创建新根据地。至于转移的方向,会议认为向东、南、北都不合适,向西比较容易发展。西面鄂豫陕边是三个省的边缘地带和接合部,是蒋介石和杨虎城分别割据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那里又是山区。会议还决定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创建新根据地和发展红军而斗争,并以平汉路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会议讨论了部队的整编问题,郑位三同志告我,省委决定由我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我对郑位三说,周副主席要我作参谋长,请你报告省委,我不当军长。郑以后告我,省委已经作了决定,不改变了。吴焕先为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为副军长,戴季英为参谋长(编者注:花山寨会议上任命为政治部主任,一个月后为参谋长),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编者注:花山寨会议上调整为省委秘书长,一个月后为政治部主任)。部队撤销师一级建制,由军部直辖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等3个团和1个手枪团。全军2 980多人。花山寨会议后,省委给在皖西北的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同志发出指示,说明会议的决议,并责成他组织鄂豫皖边区党的新领导机构,并以八十二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再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

   

   注释:选自程子华著:《程子华回忆录》第五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48——53页。

来源:程子华回忆录鄂豫皖边区概况》


标签云: 花山寨会议
全部评论(0)
  • 丁锡奎故居,也称丁氏民居,位于秦安县城人民街庙儿巷2号院。人民街是开放式的商业街,熙熙攘攘的,庙儿巷则闹中取静,小巷幽深,大院静寂。这座宅院的原主人为丁锡奎及其后裔,后来,丁锡奎的后代都迁居到了外地,..

    admin浏览:3712次 评论:0
    2020-05-18 17:19
  •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为了..

    红色云岭浏览:1096次 评论:0
    2022-04-10 14:54
  • 万海峰(1920.9— ),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万黑湾人。自幼丧母,家庭贫穷。1933年7月12日正式参加光山独立团当红军,1934年11月,花山寨会议后,被留守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任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的警卫员。虽..

    红色云岭浏览:2365次 评论:0
    2022-04-14 23:46
  •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秘密出发的。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3 000余名红二十五军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和有些苏区红军部队不同的是,我们的出发没有..

    红色云岭浏览:1126次 评论:0
    2022-04-10 14:50
  • 西洋画画满,中国画留空。中国画的空白引出了题中国画的能力和学问,使中国画成为诗 或文 、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不管如何综合,有一个原则不能变,即必须以画为主,否则不啻中国画的异化。清钱杜《松..

    下一站幸福!浏览:2943次 评论:0
    2021-01-14 09:25
  • 本报记者景艳丽为您报道 在甘肃这片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古老艺术,不管是铿锵有力的秦腔,还是委婉动听的花儿,优美的唱腔都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精神享受。在秦安、清水、天水等地流传着一种非常优美的民..

    admin浏览:1639次 评论:0
    2020-04-10 15:26
  • 大胆直露的表达 朴素明快的歌唱——秦安民谣之情歌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里有生存,那里就有歌唱。民歌以它纯净朴素的语言,大胆直露的情感,反映这块大地上的人们之所思所欲及一切可以歌唱的物事。严酷的生存..

    仙岭渔父浏览:2507次 评论:0
    2020-05-29 11:04
  • 周纯全(1905.10—1985.7),字俊忠,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八里湾镇人。 1917年入武昌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寒,16岁时在汉口惠工织布厂当工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发..

    红色云岭浏览:1351次 评论:0
    2022-04-14 23:43
  •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 白露(指秋茶)”。我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事实上,由于现代泡茶技艺的发展,春茶的“苦”更受人追捧..

    茶生活浏览:1349次 评论:0
    2022-04-06 19:00
  • 秦安陇城女娲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秦墓木板地图,其中绘制葫芦河的2号图标有一亭形物。据学者考证,此亭形物当为女娲祠。胡缵宗在《秦安志》中也记载,..

    admin浏览:2047次 评论:0
    2020-04-10 12:04
  • 女娲山除女娲传说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虽然听来十分神奇但有相关史籍考证、碑文记载和眼见为实。这些传说为女娲山罩上更为神秘的面纱。当年女娲举石补天时的第二脚踏平山头一侧后人在平地建起女娲庙。紧邻女..

    admin浏览:2061次 评论:0
    2020-04-10 12:12
  • 太阳还没有落山,保长陈新如伙同劣绅邱举贤带着荷枪实弹的小保队就进了兰湾。正在村头玩耍的杨二贵的儿子连生赶紧往回跑,大老远他就喊:“大,妈,小保队来了。” 杨二贵开了一个糖糕店,每天都要炸一挑子糖糕,挑..

    红色云岭浏览:925次 评论:0
    2022-04-13 23:40
  • 1.非必要不出门2.居家防控,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服从社区管控,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卡4.主动配合流调,自觉进行核酸检测5.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6.关注权威信息发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7.生活物资有保障,不..

    admin浏览:2559次 评论:0
    2021-11-08 20:37
  • 王诚汉(1917.12—2009.11),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7月入团,1933年12月转党。193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参加红军,任湖北省黄陂县河口镇工人纠察队勤务员、独立营勤务员。1932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

    红色云岭浏览:1522次 评论:0
    2022-04-14 23:45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