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秦安微生活张公子给我送来了托弟的第三本散文集《回家的路》。每次出新书,她都会给我送一本,至今已经免费读了三本书了。托弟现居北京,从事律师工作,写作虽是她的业余爱好,但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政法学子·文坛新秀
2017年4月22日下午,托弟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首发仪式在秦安县最豪华的酒店——大地湾印象酒店——举行,我是主持人。
从未主持过节目的我粉墨登场,为了主持好发行仪式,我连夜写主持词,土里带洋的普通话也是整体发行仪式的一大亮点。
记得当时写主持词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托弟为什么写部本书以及书名为何命名为《回不去的故乡》?
后来,我在托弟《回不去的故乡》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其中写道:“身居京城,在京华璀璨的烟云下过着所谓白领的生活。因远离亲人,兼之素有的浓浓恋家情结,故内心总念念不忘远在千里之外的那山那水,以及那个地方生活的亲人……”
原乡最爱·生命底色
2018年10月2日上午,托弟第二本散文集《黄土地的女儿》在秦安县玖天书城举行。
我记得那时她刚刚生完儿子后才几个月时间,这本书就出版了,当时秦安文友评价,托弟生个娃出一本书。
托弟曾说,“我本来就是黄土地的女儿,黄土地才是我的原乡,是我的最爱,才是我生命的底色。”
《黄土地的女儿》就是作者对故乡大地的书写,其中每一篇文章,或者来自北京,或者源于家乡,更多的是游走于两者之间,都见证了作者的心理历程与所思所悟,寄托了作者的感情。
笔耕不辍·文学有光
疫情以来的两三年,所有的活动都少了,在此起彼伏的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少了,就连朋友圈、微信群的文学圈、文艺圈也不是我们长久驻足的地方了。
我所关心的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疫情的走向、我国的防控形势以及俄乌战争的最新消息,文学似乎离我很遥远,古代的诗词歌赋、当代的文学创作,都感觉不重要,更不会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何况读书,感觉一部手机,就让我与这个世界取得了全息全能的联系。
就在我已经忘记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时候,不经意间,托弟的第三本散文集《回家的路》又顺利出版了,给疫情之下的众生一道划过身体的光,让我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望。
岁月流转·初心未变
从《回不去的故乡》到《黄土地的女儿》,再到今天的《回家的路》,每部作品都没有过于惊艳的语言,相反却是在朴实无华中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三部作品写的无非是自己小时候的黄土地、吃过的浆水面、掐过的苜蓿,少年、青年时代求学、工作的经历,与父母、姐妹、老公、孩子的生活及与朋友之间交往的种种。
三部作品宽镜头地深刻展现了大到北京、甘肃,小到天水、秦安、陇城,这二三十年的历史巨变和整个时代的变迁,时刻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三部作品的许多文章首次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因此,又可以说是网络时代兴起的大背景下,作者把自己和作品放到互联网的风口浪尖闯了一回,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与网友特别是家乡秦安的文友进行过深度的互动与交流。
三部作品逐部展现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入。《回不去的故乡》主要表达的思乡之情;《黄土地的女儿》对这种思乡之情加深的同时,对自己的城市生活进行了初步的确认;《回家的路》则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华丽转身,从北京安家落户,到结婚生子,有多少的艰辛与不易,就有多少的思绪万千,有多少的对这个城市的认同与归宿。
关于《回家的路》本书的内容,特别是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我已经了解了很多,许多文章在公众号上已经读过了,但还不深入,从今天开始,我会和所有读者一道认真地拜读。
秦陇大地,未来可期
《回家的路》的封底上,作者写这么一句话:“我多愿将自己民一分为二,一份苟安京城,度过这贫瘠单薄的一生;一份回到秦陇大地,陪伴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走尽一生一世。”
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有些悲凉的表白,秦陇大地应该为有这样赤诚的黄土地的女儿而感受骄傲。
对于一个迫于压力、忙于工作,能够忙里偷闲连续不断地创作,能向善向上,对生活始终保有热情的人,我感到由衷敬佩;对于一个生在外地,能时刻感念家乡发展建设,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的人,我感到由衷敬畏。
不知多少人,通过读莫言知道了山东高密、通过读贾平凹知道了商洛的丹凤县、通过沈从文知道了湖南的凤凰县,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读者通过读托弟的散文知道甘肃还有个秦安。
最后,祝托弟和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并多写好文章、多出好作品,祝我们的秦安多出像托弟一样的作家,大力宣传秦安、推介秦安,让更多的外地朋友认识秦安。
作为托弟的朋友,我想说的是那一份回到秦陇大地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在秦陇大地忙忙碌碌的每个人的责任,我也相信“智慧勤劳、崇文重教、诚信包容、敢为人先”的每一个秦安人会如同托弟一样,共同构筑起爱秦安强大精神力量,和包括托弟在内的所有成纪儿女一起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陇上一民于2022年5月6日
作者简介
陇上一民,男,生于1981年,文学爱好者,2003年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甘肃联合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秦安县兴丰初级中学、县志办、县委办等单位,主要从事行政公文材料起草工作,热心公益、爱好书法和写作,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宣传家乡等各类社会活动,尤其是在当老师的八年岁月时,所教学生在中考中每每取得优异成绩;在编纂县志的五年时光中,常常与同事李雁彬跋山涉水做田野调查;进入县委办后,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常常与同事们挑灯夜战起草文稿;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帮助县内外许多企业、团体和个人高质量完成各种文稿需求,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