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笔耕不辍 文学有光——写在王托弟散文集《回家的路》出版发行之际
2022-05-17 00:07:29 浏览:3626次 【

前天,秦安微生活张公子给我送来了托弟的第三本散文集《回家的路》。每次出新书,她都会给我送一本,至今已经免费读了三本书了。托弟现居北京,从事律师工作,写作虽是她的业余爱好,但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政法学子·文坛新秀

2017年4月22日下午,托弟第一本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首发仪式在秦安县最豪华的酒店——大地湾印象酒店——举行,我是主持人。

从未主持过节目的我粉墨登场,为了主持好发行仪式,我连夜写主持词,土里带洋的普通话也是整体发行仪式的一大亮点。

记得当时写主持词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托弟为什么写部本书以及书名为何命名为《回不去的故乡》?

后来,我在托弟《回不去的故乡》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其中写道:“身居京城,在京华璀璨的烟云下过着所谓白领的生活。因远离亲人,兼之素有的浓浓恋家情结,故内心总念念不忘远在千里之外的那山那水,以及那个地方生活的亲人……”

原乡最爱·生命底色

2018年10月2日上午,托弟第二本散文集《黄土地的女儿》在秦安县玖天书城举行。

我记得那时她刚刚生完儿子后才几个月时间,这本书就出版了,当时秦安文友评价,托弟生个娃出一本书。

托弟曾说,“我本来就是黄土地的女儿,黄土地才是我的原乡,是我的最爱,才是我生命的底色。”

《黄土地的女儿》就是作者对故乡大地的书写,其中每一篇文章,或者来自北京,或者源于家乡,更多的是游走于两者之间,都见证了作者的心理历程与所思所悟,寄托了作者的感情。

笔耕不辍·文学有光

疫情以来的两三年,所有的活动都少了,在此起彼伏的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少了,就连朋友圈、微信群的文学圈、文艺圈也不是我们长久驻足的地方了。

我所关心的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疫情的走向、我国的防控形势以及俄乌战争的最新消息,文学似乎离我很遥远,古代的诗词歌赋、当代的文学创作,都感觉不重要,更不会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何况读书,感觉一部手机,就让我与这个世界取得了全息全能的联系。

就在我已经忘记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时候,不经意间,托弟的第三本散文集《回家的路》又顺利出版了,给疫情之下的众生一道划过身体的光,让我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望。

岁月流转·初心未变

从《回不去的故乡》到《黄土地的女儿》,再到今天的《回家的路》,每部作品都没有过于惊艳的语言,相反却是在朴实无华中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三部作品写的无非是自己小时候的黄土地、吃过的浆水面、掐过的苜蓿,少年、青年时代求学、工作的经历,与父母、姐妹、老公、孩子的生活及与朋友之间交往的种种。

三部作品宽镜头地深刻展现了大到北京、甘肃,小到天水、秦安、陇城,这二三十年的历史巨变和整个时代的变迁,时刻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三部作品的许多文章首次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因此,又可以说是网络时代兴起的大背景下,作者把自己和作品放到互联网的风口浪尖闯了一回,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与网友特别是家乡秦安的文友进行过深度的互动与交流。

三部作品逐部展现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入。《回不去的故乡》主要表达的思乡之情;《黄土地的女儿》对这种思乡之情加深的同时,对自己的城市生活进行了初步的确认;《回家的路》则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华丽转身,从北京安家落户,到结婚生子,有多少的艰辛与不易,就有多少的思绪万千,有多少的对这个城市的认同与归宿。

关于《回家的路》本书的内容,特别是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我已经了解了很多,许多文章在公众号上已经读过了,但还不深入,从今天开始,我会和所有读者一道认真地拜读。

秦陇大地,未来可期

《回家的路》的封底上,作者写这么一句话:“我多愿将自己民一分为二,一份苟安京城,度过这贫瘠单薄的一生;一份回到秦陇大地,陪伴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走尽一生一世。”

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有些悲凉的表白,秦陇大地应该为有这样赤诚的黄土地的女儿而感受骄傲。

对于一个迫于压力、忙于工作,能够忙里偷闲连续不断地创作,能向善向上,对生活始终保有热情的人,我感到由衷敬佩;对于一个生在外地,能时刻感念家乡发展建设,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的人,我感到由衷敬畏。

不知多少人,通过读莫言知道了山东高密、通过读贾平凹知道了商洛的丹凤县、通过沈从文知道了湖南的凤凰县,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读者通过读托弟的散文知道甘肃还有个秦安。

最后,祝托弟和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并多写好文章、多出好作品,祝我们的秦安多出像托弟一样的作家,大力宣传秦安、推介秦安,让更多的外地朋友认识秦安。

作为托弟的朋友,我想说的是那一份回到秦陇大地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在秦陇大地忙忙碌碌的每个人的责任,我也相信“智慧勤劳、崇文重教、诚信包容、敢为人先”的每一个秦安人会如同托弟一样,共同构筑起爱秦安强大精神力量,和包括托弟在内的所有成纪儿女一起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陇上一民于2022年5月6日

作者简介

陇上一民,男,生于1981年,文学爱好者,2003年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甘肃联合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秦安县兴丰初级中学、县志办、县委办等单位,主要从事行政公文材料起草工作,热心公益、爱好书法和写作,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宣传家乡等各类社会活动,尤其是在当老师的八年岁月时,所教学生在中考中每每取得优异成绩;在编纂县志的五年时光中,常常与同事李雁彬跋山涉水做田野调查;进入县委办后,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常常与同事们挑灯夜战起草文稿;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帮助县内外许多企业、团体和个人高质量完成各种文稿需求,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全部评论(0)
  • 那些让人微笑的记忆——作文班刊《左手握着的右手》的后记文/孟东花三年,岁月长河中一瞥的刹那,却划过我心底最深处的柔。作为彻头彻尾伴这两个班学生初中生涯的唯一一位老师,我自然见证了学生的每一步跋涉足迹,..

    依梦琴飞浏览:1415次 评论:0
    2022-07-04 00:17
  • 蒲山是我的故乡,但我对故乡的人和事不太十分的了解,这大概是我自小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外地的缘故吧。六十年代,我家迁移到清水县一个叫山掌家的地方,那里山大沟深,草茂林密,土地宽广,生活也相当不错。我在那里..

    红豆(雷云鹏)浏览:11388次 评论:0
    2020-12-18 22:31
  • 秦安马氏族谱序 秦安马氏者,世居于邑南之马河村。自其始迁祖以上谱系俱不传,族老相传云:出越国公华第三子汪达之后。顺帝时有仕于京者,不堪奸佞弄权,阴以三宝起兵,未几事泄,乃筑汪家洞,藏兵器金宝,设九..

    莲子青浏览:4918次 评论:0
    2022-03-28 15:55
  • 3月26日,《甘肃日报》第七版“文化·生活”栏目全文刊登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的文章:《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同时还发表了梁发芾的文章:《李白故里的意义》,全文如下:李白故里的意义梁发芾 中国历史..

    向阳花开浏览:1610次 评论:0
    2020-04-10 15:44
  • 唐林园,绿茵葳蕤。一棵高大挺拔的柿子树伸开绿色肥厚的叶子,一展勃勃生机,给它的孩子——这个绿色的大肉球青柿子遮风挡雨。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柿子树上,迎风摇曳;地上的小草,头顶晶莹的露珠,熠熠闪光..

    小木屋浏览:880次 评论:0
    2022-04-13 00:37
  • 《两由斋自选集》序吴尊文 去年十月,李桂梓先生参加上海国际诗词研讨会,我也应邀前往。大会秘书长范文通先生将我们安排同住一个房间。我们素昧平生,这是缘分。彼此自我介绍后,他便将自己的《长鸣集》、《羲里零..

    史外外史浏览:5572次 评论:0
    2021-01-30 22:11
  • 汉代以前,秦安境内的佛教传播情况已无从考证,但民间自古相传,陇城镇的西番寺有“秦始皇逐阿育王后,以为天下为忧,故在西番寺积麦崖凿窟建寺(因当时佛教未入,可能为庙的误传),名无忧寺”的传说。这个久远的传..

    仙岭渔父浏览:2432次 评论:0
    2022-07-12 22:29
  • 芙蓉出水尚盈盈~我在水中央等你(读宋词) 宁静的夜晚读什么?我爱读宋词。宋词,宛如一朵出水的芙蓉,静静地立在水的中央,独具风韵,暗香如故。你,读与不读,她依然故我。而你,读过,方知不同!爱读宋词,是因为..

    仙岭村夫浏览:745次 评论:0
    2022-07-12 22:53
  • 编者按: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平台特别选发秦安县王尹中学语文教师孟东花曾经写给自己一手教过的孩子们的毕业赠言。孟东花老师长期扎根于农村教育行业,用心血浇灌出一茬茬优秀的学生,并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文学的种子,..

    依梦琴飞浏览:1001次 评论:0
    2022-07-04 00:23
  • 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有“东至潼关,西至灵山”之说,东至潼关没有什么悬念,而西至是凤翔区的灵山,还是金合区的林家村。这道关中名川西端终点存在着地域名称的学术争议。 今日偶遇友人说,这..

    郭明祥浏览:13472次 评论:0
    2021-03-11 09:21
  •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的熠熠生辉,但一个人完全可以让自己过得有意思。无数个有意思的日子加起来,便是有意义的人生。光阴自有琉璃色呵。|或惊喜,或震撼,或愤怒。点点滴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解构岁月,使平淡的光阴..

    王托弟浏览:1365次 评论:0
    2022-05-22 00:49
  • “千户岭 我邂逅七月菊 邂逅另一种生命的张扬” ——题记一、因文结缘 最早听说陈小丽这个名字,缘于数年前李艳芳文友的一首小诗《小山村里的大文学社》: “一间教室 一个老师 一张自办报纸 一个微信公众号 三十几..

    依梦琴飞浏览:3061次 评论:0
    2020-11-08 23:06
  • 余乃一介书生,别署史外外史、两由斋主人,四十年代出生于陇上,籍隶古成纪,即今秦安。六十年代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在工业战线工作两年,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服务于桑梓。自幼喜爱唐诗宋词,研读之余,顺口..

    史外外史浏览:6706次 评论:0
    2021-01-30 22:12
  • 编者按: 2017年5月24日仙岭遗韵公众平台转发了李雁彬老师的史志文章《 龙柏峡》,后来此文刊登在《天水晚报·地方志》以及2017.6.1“天水市人民政府网”。近日,李老师再赴龙柏峡,在龙柏峡·龙柏寺遗址又有了..

    仙岭渔父浏览:1122次 评论:0
    2022-07-12 22:12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