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秦安郭嘉镇朱湾村李氏宗祠
2022-07-12 22:16:42 浏览:3468次 【

秦安郭嘉镇朱湾村李氏宗祠

  文/仙岭渔父

    秦安县北郭嘉镇槐树川一带的18个村庄全为李姓,因明清属秦安县北崇新里右九甲,故称右九18庄,朱湾村为其一,村内存有全县唯一保留至今的李氏宗祠,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湾村位于显亲河上游西岸,依山傍水,背靠大坪山,面对小神仙岭。大坪山为皋山余脉,由甘谷西坪乡迤逦而来,清秀峻拔,草木葱郁。村前河水自西北向东南婉转而去,在村前冲积形成川台地,丰腴肥沃。

李氏宗祠现状

    李氏宗祠建于村中心位置,大致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占地约两亩有余,现存三间正堂一座,照壁一座,后门一座,神道和房屋基址轮廓清晰可见。照壁后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现为文物保护树)。遗存正堂屋原为四檩八柱前出廊式殿堂建筑,后在用作教室时,为扩大内部面积而改为单檐无廊式,硬山顶,上布板瓦,脊兽等构件已脱落不存。前檐柱上置7组单斗拱,斗间装饰透雕暗八仙、文房四宝、福寿卷草纹等装饰木雕,风格繁缕精致。设置中门和左右侧门共12扇,门格透雕缠枝菊花、夔龙、兵器等图案。其中左右侧门皆已毁损,现为其他古建筑门扇搭配。右前檐角墙壁塌毁,以旧木板遮挡,不蔽风日。砖雕照壁保存完好,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新鲜如故,照壁整体长约8米,高约4.1米,由主壁和左右侧壁构成,呈山字形,顶覆以板瓦、筒瓦,起正脊,照壁两侧为叠砌砖柱。主照壁上为砖雕垂柱、斗拱、枋头,共有四垂柱八斗拱,又转角处左右各置一斗三拱,其间共饰三层雕花砖板,垂柱间雕缠枝莲花图案,斗间饰两层卷草纹,工艺细腻精美。垂花柱完整保存者仅剩一个,其余三个下端损毁。斗拱上以圆雕枋梁,上又置三层砖。转角处翘起飞檐,灵动有趣。正面由六角形图案组成,正中圆内雕刻牡丹锦鸡图,刻工深峻流畅,形态逼真美观,设色尚存,典雅秀丽。四角饰以卷草纹,对称和谐。正面左、右、下以矩形格装饰,上部8个矩形格深雕暗八仙图案。照壁背面以正方形砖组成菱形图案。侧门也保存完好,门额上刻“李氏宗祏” (宗祏:原指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四字。门外通道由碎石铺成,保存完好。正门早年被拆除,但两侧女墙犹存,古韵悠然。

李氏宗祠原格局

   上世纪80年代李氏宗祠保存还较为完整,大门前原有照壁一面,照壁前为池塘,常年蓄水,芦苇茂盛,老柳环绕,数百年古柳根部露出地面,人们常坐于其上纳凉休憩,另有巨大椿、楸等树,绿荫遮天蔽日,鸟鸣其间,风景清幽,令人神清气爽。主建筑祠堂正屋前旧有抱厦三间,建于青石台上,基址今隐约可见,现存正屋檐下有滴水石槽,为正屋与抱厦所共用。祠分前、后二院。正门在今照壁之前,较为雄伟,门前有石台拾级而上。大门内至前院左右各有月门通于院内。院中设有厅式门,为一正门,二侧门,平常正门关闭,人在侧门出入。院内左有厢房,右为伙房。正院即今残存正屋院落,有正屋、抱厦,左右厢房,抱厦左右竖立砖卷柱,上置石兽。祠堂正殿大门、中门、照壁至大门以青石铺成神道。祠堂的设计依照儒家宗法观念,依山脉中线对称布置,内供祖先牌位。逢年过节,以及先祖祀日,均由族长主持祭祀。村内有人亡故,常于祠堂停灵设帐,灵柩在后门出入,旧时,侧门旁又设一偏门,以便少亡灵柩出入。民国时,祠堂内设私塾、学校,解放后,为朱湾小学占用。后来,两侧厢房逐年拆建为学生教室,但祠堂的整体布局规模依然可辨。

朱湾李氏祖茔

   村落左侧有马龙沟水自西向东注入显亲河,隔水山脉为马龙山,朱湾村祖茔即位于此山之麓,现存多为道光至同治年间墓碑,但有部分已遭破坏。旧时村民墓葬集中,现存墓碑中有清道光间曾任兵部差官、甘肃省游击的武举李斌成为其父母立的碑刻,据传,李斌成曾主持重修李氏宗祠。

朱湾村概况

   朱湾村为传统农耕村落,村民户数大致保持在30户左右。村落以家族为组织,整体布局也以家族布置,旧时村口大道边设有大总门,为入村的唯一道路,总门左右各有数百年老柳树站如护卫,又有拴马桩等,无论何等身份的村民,至总门,均要下马庄重而行。入村道路以青石板铺就,缝间青草凄凄,诗意盎然。此段有打麦场、碾米场等公共生产活动场所。沿坡而上,村中又有一总门,总门今已不存。再上,存有李斌成家族总门,今仍可见,但已废弃不用。全村俨然一个巨大封闭的庭院,为农耕文明传统村落的一个缩影。

   朱湾李氏户均有地2亩余,地处阴坡,土地肥沃,又有川道地,便于灌溉耕获,各种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皆有种植,村民旧以种植为业,今以经营果业为主,历来较为富足安逸。解放前,这个小村有3户地主,富农多户。村民崇尚传统儒家礼仪,耕读传家,安居乐业,和瞌相处,据调查,自古至今,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未出现违法之人。因为普通重视文化教育,仅民国年间,从这个小小村落就走出过4名大学生,这在当时教育很不普及的偏远山区来说,是不多见的。解放后至今,累计考上的大中专学生30余人,又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十多人。朱湾李氏多少年来户数没有大的增减的原因也是缘于重视文教,其后大多因公或因商迁徙他乡。朱湾李氏民风淳朴,性格低调平和,虽然较为宽裕但并不张扬,在今天各村都兴建新式住宅的潮流中,这个小村子似乎不为所动,大多为土木结构的老式瓦房。村落虽处于大道之侧,但人人都穿着朴素,举止儒雅,妇女着衣也庄重整洁,端庄文静。

    秦安北乡右九、上四李氏渊源考  朱湾村李氏由郭嘉镇槐树川李氏分支而来,元末明初之时,县北崇新里右九甲、上四甲均为官府划归李氏之地,朱湾村为其一。沧海桑田,岁月流转,由于史料的缺乏,宋元之前的当地历史已无法考证。据《李氏家谱》记载,秦安北乡右九、上四李氏先祖为大唐李氏宗室族亲之一,在隋末战争中与唐高祖李渊等一起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唐立国后被封为国公,封地为安定麻中川,民国初年,其墓尚存。由此可见,秦安北乡李氏与唐王室李氏皆为汉飞将军李广后裔,皆以陇西成纪为祖望。

    秦安成纪李氏与右九、上四李氏关系  唐代立国之后,唐王朝自称为陇西成纪李氏后裔,即西凉王李暠之后,同时诗人李白也称为李暠九世孙,因而陇西成纪(即今秦安县北)为他们共同的祖望。1965年9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秦安县叶堡乡杨家沟清理发掘出6座唐墓,其中5座墓已被盗空,仅一座墓葬中出土文物达180多件,陪葬品有三彩武士俑、文官俑、仕女俑、牵马俑、骆驼俑、镇墓兽等。其规格随葬物品与章怀太子李贤墓完全相同,墓主身份虽不明确,可以推测,此组墓葬一定与唐王室成员有关。墓有唯一所留文字砖上有成纪县、景龙三年等标志地点和时间的信息存在。墓葬及相关遗物可以证明,唐时成纪县在秦安县北是无可置疑的,可与诸多史料和地志资料相映证。唐王朝将其宗室成员葬于成纪也是理所当然。又据《唐书》所载,唐太宗李世民三子李恪曾被封为成纪王,可见唐代时秦安县北的成纪县也是李氏封地之一。

    因此我们确认,秦安作为成纪李氏祖望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右九、上四李氏追其祖上,为唐宗室之族亲,因战功而封国公,地位显赫,但据家谱所记,此国公不愿出仕为官,因而回归封地过着田园生活,安定虽非成纪,但亦属陇西郡所辖地,与成纪相邻。而此时成纪则为唐王室之后李恪封地。后历经吐蕃入侵占据陇右87年之久,又经宋元各代,成纪原住居民则大多逃散,元末战乱之后,成纪之地始得开发,其后裔于此时又一次回归故里定居至今。右九李氏最先定居于秦安郭嘉镇槐树川村,其后所谓18庄皆为起始封地,其祖茔在今槐树川村老坟坡。

    明清两代,右九、上四李氏曾出现过明代宗人府仪宾、会川县主李士训;清道光进士、湖南湘阴县知县李蓉镜;清道光武举、甘肃省游击李斌成等人物。又有晚清举人曾任静州宁教谕的李灼(居通渭小河子,上四甲李氏)学识渊博,富有才华,为陇右知名人士。

结语

   秦安县北郭嘉、叶堡、王铺,通渭碧玉、法海寺等地历来为成纪所辖,也是陇西成纪李氏的祖望。据《秦安右九李氏家谱》记载,秦安右九、上四李氏皆为汉飞将军李广府君之后,两晋南北朝时散居陇右,又经隋末剿杀李氏的变故,流散全国各地。而故土荒芜,乔木犹在,元末战乱之后,秦安北乡李氏先祖历经数千年辗转漂流,终有一支定居于此,守望于此,自晚清以来自郭嘉镇槐树庙至王铺乡李家河,两支共形成三十六个大大小小的村落,为秦安县内最大的李氏聚居之地。而朱湾李氏宗祠为古成纪唯一遗留下来的古代李氏宗祠。又据调查,朱湾村后曾出土过大型汉代墓葬,村内也出土过许多原始红陶、汉代灰陶等历史遗物,说明当地历史相当悠久。因此保存修复宗祠对于弘扬成纪李氏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将秦安建设成国内外成纪李氏寻根祭祖的基地,从而深度开发秦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部评论(0)
  • 提起蜜蜂大家肯定想到的是农家院养殖的一排排蜜蜂箱,满天飞舞的蜜蜂让人无法靠近,养蜂人穿着长衫戴着头套采蜜。但在在千户镇曹湾村村口马路边的一棵大桐树的树洞里有个蜜蜂窝,一会进,一会出,数也数不清,虽然..

    莲子青浏览:3304次 评论:1
    2020-07-31 20:09
  •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xx3.回望百年路 领航新征程4.总结百年经验 做到十个坚持5.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6..

    莲子青浏览:3568次 评论:0
    2021-11-28 22:59
  • 天,阴沉;风,怒吼;雨,飘洒。街上行人你接我踵,行色匆匆,只有他耷拉着脑袋慢悠悠地踱在这路边雨的缝隙中——朴素的着装,披雨的沧桑,帅气的刘海成了雨的天堂。眼眸是湿涩的,不知是被雨淋的还是泪润的。不过他..

    依梦琴飞浏览:701次 评论:0
    2022-07-30 22:55
  • 1.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依法科学防控,及时诊疗救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3.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防控疫情!4.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5.戴口罩、勤洗手,测..

    莲子青浏览:3241次 评论:0
    2021-11-28 22:58
  • 编者按: 2017年5月24日仙岭遗韵公众平台转发了李雁彬老师的史志文章《 龙柏峡》,后来此文刊登在《天水晚报·地方志》以及2017.6.1“天水市人民政府网”。近日,李老师再赴龙柏峡,在龙柏峡·龙柏寺遗址又有了..

    仙岭渔父浏览:1121次 评论:0
    2022-07-12 22:12
  • 友人祖父坟之改迁萍缘风水游记说明,东南巽方来龙,自高而低,转结于震方。立穴在横过山腰下之梯田内,向方低田外有深沟,沟外另一支山脉环绕,并无朝秀。八运中,立乙山辛向兼卯酉三分。葬后诸多不顺,庚子年正月,..

    萍缘堂诗画浏览:680次 评论:0
    2022-11-24 22:51
  • 秦安某乡镇之一,龙脉从乾方巜西北方》起祖,从乾方至壬子方为右横山梁,子方有高耸峦头,风水名为结顶。山腰下为平田,多为半山坡地,扦葬多处,兹举三例。案例一。某坟,一茔之内,扦葬祖父母,及父,祖立亥山已向..

    萍缘堂诗画浏览:1401次 评论:0
    2022-06-27 22:02
  • 十年苦读,啃书本,学知识。一者,为了将来自食其力。二者,为了报答父母深切的养育之恩情。又一届高三的孩子们毕业了。 我的外甥在县二中读书,今年高三应届毕业。当初想:让孩子把相机拿去和他的同学们一块儿拍..

    璞希浏览:3092次 评论:0
    2020-06-23 09:31
  • 1.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与时俱进谋发展,携手并肩奔小康4.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5.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

    莲子青浏览:3069次 评论:0
    2021-11-28 22:58
  • 谚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这不,今日天上阴云低垂,一股股凉飕飕的西北风直往脖颈钻,满目是枯萎的色调,片片金黄的杨树叶打着旋儿随风飘落,一群麻雀不时落下又惊飞,而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为寒意迭起的深秋增添..

    天马萧萧浏览:5116次 评论:0
    2021-01-30 14:57
  • 石门楹联轶事艾叶 天水石门,陇右之名山。因其峰峦奇秀,岚雾常留,故有“小黄山”之称。其上步移景换,庙宇众多,而楹联也很有特色。其中有副联“明月到楼忘是夜,秋风入室便成秋”,颇有韵味。因该联未署名作者,..

    艾叶诗书联碑工作室浏览:1742次 评论:0
    2022-05-07 00:26
  • 评李海红《青山绿水》文/郭明祥李海红喜读二十大讲话精神,激情创作推出棉絮画《青山绿水》佳作。多年来,他的国画山水创作即有传统精神笔墨,也有现代理念融入。他的山水画作品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坚持到自然山水中..

    郭明祥浏览:1097次 评论:0
    2022-11-19 22:29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