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王托弟|麻城肉糕
2022-08-31 23:07:03 浏览:1014次 【

(麻城吊锅)


至今去过三次麻城,呆的日子加起来将近百天。期间,走过的地方并不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别山深处一个叫杲家山的垸子里,但麻城当地美食,却也吃了不少。

如果让我选一种麻城最美的食物,毫不好糊,我一定会选肉糕,一种用红薯粉、鱼肉和猪肉末混合后蒸制而成的糕类食品。

第一次吃肉糕,是2010年的正月。

那年男友小汪回他老家麻城过年,返京时带来一块肉糕,说是他们那里的特产,好吃。当时,我心里是不屑的,因为我是天水饮食养育成人的,莫说麻城的肉糕,就是北京的烤鸭,以为都没我妈做的一碗浆水面好吃呢。

没想到,第二天我就翻悔了,就为自己的武断而深感难为情。

那天小汪用清水煮了一锅肉糕,没端至饭桌,一股幽香便扑过来,继而充满整个屋子。尝了一口,更是清爽滑腻、唇齿流芳,有鱼的清香,也有猪肉的醇香,夹杂着薯粉的柔绵,让我不忍下咽。

我起身宣布,剩下的全归我了!小汪见状,露出既鄙薄又得意的笑。

第一次吃肉糕给我留下几近震撼的记忆,从此,便惦记上它了。只是那时物流没有现在方便,网购更不似现在快捷,故而再次吃到肉糕,已是时隔两年后的2012年初。

那年,我以小汪女友的身份去麻城过年;那年,我未来的婆婆还在世;那年,我第一次见识了肉糕之于麻城人的意义。

去麻城前,就听小汪说,在他们老家有“无肉糕不成年”的说法,但我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当我在杲家山待了几日,在垸子里好几户人家吃了饭后方知麻城人对于肉糕的痴爱,可谓疯狂:春节几天,顿顿不离肉糕,蒸着吃、炖着吃、炒着吃,当然最具麻城特色的,是放在吊锅中吃。

麻城的吊锅十分有名,数农家老式庭院中的吊锅最地道。

厨房屋顶上垂下一根带有勾子的铁链,链子正下方挖一口圆形火塘,木柴是年前从山上坎来的;每到饭点,在火塘里燃起木柴,一口熏得黑不溜秋的铁锅架在火上,各种事先做好的荤素食材依次放入锅中——肉糕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肉糕不成席——麻城人所谓的“吊锅宴”就可以开吃啦。

登时,无论外面如何寒气逼人,屋里则温煦如春。锅里热气腾盛,香气四溢,全家人围坐在吊锅四周,一边叙家常一边吃吊锅,再喝几口自酿的米酒或自采的茶叶水,比起在城市吃火锅时的场景,自有一种小日子大欢喜的美意。

(在麻城吃过的吊锅)

饭间,也谈笑风生,但我听不懂,正好以此为由埋头大快朵颐,也不显得尴尬。

那年回京时,伯母将吃剩的肉糕一分为二,其中一份就装在了我和小汪的行李箱中。

我知道,家里剩下的好吃的并不多了,就几块肉糕、几斤土猪肉,我们走后,老两口奢华的日子也随之已矣,开始他们一年粗茶淡饭的光景。然而,最后我还是理所当然地将肉糕带到了北京,原因除了留恋肉糕的幽香外,更重要的是,伯母如此那般的举止,让我以为自己还是个有人宠溺的孩子,好似听到妈妈叫我“狗狗娃”,顿有一股就地打滚撒泼的冲动。多好。

两年后,我再次以小汪女友的身份去了麻城。只是出发前,我想,我是吃不到肉糕了。当然,那次对于能否吃到肉糕,我并不在意,毕竟,我的心情是那般沉重。

没想到,除了感觉家里空落冷清了一大半外,那个年并没有太多不同,尤其是,肉糕一点也没少吃。也就是那年,我知道,家里的肉糕原不是伯母做的,向来都是伯父做的。

知道伯父会做肉糕,让我对他生出十分的崇拜——一个男人,怎么能做出那么好吃的肉糕呢?直到2020年又一次回湖北过年,我才了解到,不啻我公公,杲家山几乎每个男人都是肉糕制作大师呢。

除夕前几日,纵然疫情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整个大别山头,但大年将至,和年有关的一切,依然进行得轰轰烈烈。

清晨在鸟语中醒来,下楼看见公公在剁鱼,“咚咚咚”的拍击案板的声音,令人兴奋,以致忘记了疫情。尤其是我,第一次目睹肉糕制作流程,亢奋得跑前跑后,希图录下整个过程,为自己往后可能的仿效做准备。

肉糕的制作过程,在我看来好像并不难。

将硕大肥美的鱼剁成块状,去刺切条,放入碎肉机绞成末。接着把五花肉去皮,切成条状,也放入碎肉机绞成末。绞碎的鱼肉和猪肉放入佐料后,拎来一个大盆,和上薯粉一起搅拌。最后,倒进已然热气缭绕的蒸笼中,那景像,好似儿时母亲蒸馒头。出锅后的肉糕,切下一块就能吃,但比馒头味美千倍。

(刚出笼的肉糕)

只是,小汪并不认可我的看法,说看起来简单,但门道多着呢,比如,鱼肉、猪肉和薯粉的比例不均,做出来的肉糕口感差别就很大,便不味美软滑,就做泼了;另外放什么佐料、放多放少,做成的肉糕也差之千里,等等。小汪的说法我太能理解了,就像同样的浆水面吧,不同人做出来的差别就很大,天下美食一理,肉糕定然不例外。

2020年的春节,可谓悲喜交集。

每个人怀着巨大希望,期盼武汉尽快迎来转机,我们的国家尽快迎来转机,然而,每日不断增加的数字,让人们一天比一天感受到活着的可贵,以及生长在这个国家的幸运:从来没有那么深刻地感受到,个人与国家息息相关,人和人之间命运与共。

之于我个人,我的悲和所有人的悲毫无二致;但我的喜,其他人却未必能领略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每天吃到佳肴肉糕!

是的,因为疫情,我吃了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多的肉糕——在惊喜并不多的日子里,这一定能称得上是我的大确幸。

家里的肉糕吃完了,麻城人的年也就过完了。毕竟,做一顿肉糕是奢华的,耗时耗力,最最重要的是,自家做的肉糕,天然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的,过完年,家人多半远走他乡,没有了那个排场,纵然做了肉糕,吃起来也索然了。

这次回京后,因公公在京的缘故,我时不时会从麻城当地朋友处买来肉糕吃。我想,麻城肉糕,和浆水面一样,已然侵入我的胃、我的灵魂了——这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外地女子,作了麻城媳妇后的宿命。


作者简介

72_20220522005450747c5.jpg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黄土地的女儿》。


标签云: 王托弟 麻城 肉糕
全部评论(0)
  • 今天翻微信,无意看到几十首同题诗《又逢端午》,每首都文釆飞扬,内容五花八门,其中不乏纪念屈原者。看着太让人羡慕了!又想想,我虽不会写诗,可对端午,不也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吗?何不用我的拙笔来重拾一番呢?..

    依梦琴飞浏览:1026次 评论:0
    2022-06-04 09:17
  • 小白云(1-5)(又名《无聊的故事》)(一)小白云太阳爸爸和煦的微笑着,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暖融融的, 心里的欢乐,仿佛一朵花似的,慢慢舒展开了;蓝天妈妈慈祥的微笑着,水灵灵的蓝,流进人的眼睛里,..

    山柳浏览:519次 评论:0
    2022-12-08 23:23
  • 我家门前有棵粗壮的皂角树,不知何人栽下,已是足有百年,不畏环境恶劣,不管土地肥沃是否,一旦扎根,就一如既往,顽强生长。犹如故乡生生不息勤劳善良的子民。村子里几辈人在它面前都是匆匆过客而已,朝代更迭,春..

    郭明祥浏览:3342次 评论:0
    2021-01-21 13:42
  • 年轻时父亲曾被称作“铁汉子”,无论多重的担子,他总能健步如飞,坚持不“歇”。父亲家境贫寒。在同龄们跨起新书包迈向知识的殿堂时,他却不得不在扁担下度日,自然而然练就了副“铁”肩。父亲真正走上挑担生涯时,..

    依梦琴飞浏览:378次 评论:0
    2022-11-17 23:25
  • 顺沿长坪公路的第二站,便是六川河乡六川店村,公路边上伫立着醒目的国家珍贵鸟类朱鹗栖息地牌子。1981年,世界上仅有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被发现。因朱鹮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六川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

    郭明祥浏览:6239次 评论:0
    2020-12-14 10:19
  • 黑夜:近来你是否安好?今晚,我是来向你告别的,感谢你这几年来收留我的心灵,听我灵魂最深处那滴滴鲜血流淌的声音,为我拭干那苦涩的泪水,给予我宽厚的肩膀让我依靠。也许,在这个人世间,我已找不出比你更忠实的..

    依梦琴飞浏览:315次 评论:0
    2023-02-11 23:49
  •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夜幕降临在藉水河畔,我晚来漫步樱花大道,一对情侣手机传来八十年代初童安格这首经典的老歌。真新鲜,小青年也爱听这首歌,去歌厅K歌是我拿手的压..

    郭明祥浏览:468次 评论:0
    2022-11-18 22:02
  • 八百里秦川,东至潼关,西至那里呢文/郭明祥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有“东至潼关,西至灵山”之说,东至潼关没有什么悬念,而西至是凤翔区的灵山,还是金合区的林家村。这道关中名川西端终点存在着..

    郭明祥浏览:9438次 评论:0
    2021-07-19 23:33
  • 庚子暮秋午后,钛城宝鸡会友不见,信步来到马道巷,故地重游! 这条老成故事的小街叫建国路,在经二路天下汇对面的那道小巷子。老一辈人们叫它马道巷,是紧挨着老城东门城墙下的一条马道而得名。在宝鸡人眼中就是的..

    郭明祥浏览:3398次 评论:0
    2021-04-19 00:04
  • (我的太爷爷)在陇城,将曾祖父叫太爷爷我的太爷爷是在我八岁时去世的。按理,我对他不会有太明晰的记忆,可奇怪的是,他的音容笑貌好似在昨。记忆中的太爷爷,俨然民国题材影视剧中的地主,风轻云淡地拿捏着我们那..

    王托弟浏览:469次 评论:0
    2023-02-12 22:55
  • 盼望着,盼望着,西安第一场雪!姗姗来迟!静听落雪声,去炭市街找炭翁!讲长安故事!午时,饥肠辘辘,穿上羽绒服,出了楼道,满天飞舞的雪花承混荒之力,倾天而下,落肩上,落发上,落地上,遁地而去。不时撞击脸上..

    郭明祥浏览:1448次 评论:0
    2021-01-08 22:24
  • 如果声音不记得杨婧文故事的开始是在一方贫瘠的土地上有个叫阿呆的女孩,她的记忆中只有这片土地,这里生长着许许多多她熟悉的人,埋葬了许许多多她熟悉的灵魂,凛冽的寒风裹着沙石拍向她的时候,灶台上那口大铁锅里..

    山柳浏览:853次 评论:0
    2022-12-18 22:34
  • 二月二十二日,甘肃省陇原剧社在兰州春节文化庙会上搭台吼秦腔,引得许多老人搬凳入座观赏。秦腔流行于西北,既能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又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风格朴实豪放。 中新社发 殷春永 摄秦腔的影子总在..

    向阳花开浏览:1116次 评论:0
    2020-04-10 15:31
  • 三月,花香鸟语,姹紫嫣红,而艳红,你却走了,匆匆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你走过了四十五个寒暑,却没能熬完这个春天!青山不语,苍天含泪!风吹春水起悲波,哭声相随愁云飞! 正如好友薛小玲的留言 :“你的朋友圈..

    依梦琴飞浏览:2486次 评论:1
    2020-11-15 01:58
  • 我的父亲是位平凡的教师,辛勤耕耘讲坛大半生,只因他身体的原因,提前病休了。平凡了半生的父亲,如同他从事着的岗位一样的平凡。而今,虽然我不能高谈阔论自己的父亲有多伟大,但父亲为我在求学生涯时艰辛的付出,..

    风临雨岸浏览:856次 评论:0
    2022-07-21 23:04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