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享
暖暖的鼓励——桑聚宗老师的留言(六)
2022-11-07 22:19:23 浏览:552次 【

【编者荐语】

桑聚宗老师说,他每天有空就拜读老师、文友的作品,并细读学生习作,因为写作不易。他似乎和我们一样,可我觉得,他又不一样!是的,桑老师又是那么有爱心、细心和恒心!从默默阅读里,他总会留下一大段一大段详实精准的留言。光在最近一段日子内,他竟给我们师生及其他老师文友们的稿子写了上百段长长的点评了。这怎不令人感动?这些珍贵的留言,让我们成人和多少孩子们的深秋绝不凄凉,而是和暖如春!因为,是他,在播种春天!就让这些暖暖的鼓励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吧!

(之前已发桑聚宗老师的留言90则)

91、吴玉平的《两头》:

阅本文,催人泪,非亲非故,无偿援助,助的是道德,助的是人品。作者本人亦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要供读,而却外援。文如其人,文美,人更美!大爱者,人必敬之!为艺品高尚之人吴玉平及其美文点赞!

更难能可贵的是文中只字未提援助之事,“两头”——一个在五尺黄土之下,一个在阳光大地之上,而"人间真情"永存!

92、王真的《十年风雨文学路》:

就“题记”而言,王真老师将本人十年、二十年各时段的文学创作与爱好,简明扼要几言几语给道尽了。从酷爱诗词到写作,为自己不自觉地立下了"军令状″!文学无尽头,王真老师有文学的初心,更有文学的梦想。有了梦想,就要拼搏,奋斗,一发不可收拾,各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可见一斑,成百首,上千篇,各类奖励,荣誉纷至沓来。这是读者、专家对他的认可。有句老话叫"十年寒窗,五车书。"王真老师何止十年?从幼童上学,到大学毕业,参教,一路走来,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晓。今天的作品,就是昨天辛苦的见证。为总结文学路的美文点赞!

93、王真的《老院》:

可读,爱读,耐读。忆童年,怀旧情。文物般的老屋,今已移他人,改换了门庭,多可惜!和婆婆一起暖热炕,是多么蕴含亲情啊!老院的杏子从酸苦到香甜,多么惬意的童年!唱"灯影子戏"的热闹,绝不亚于时下的大型晚会!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怀念婆婆“一把屎一把尿地拉养大姊妹们,老人家含辛茹苦,功不可没”。懂事、知理的王真在老人仙逝二十五年之后以此文再次悼念婆婆并以此文告慰婆婆的天之灵!

94、小柯的《懂事》:

本文道尽了时代的发展,那个年代一元钱何其珍贵!然而懂事的孩子尽其享用,回过头来夸赞。今天生活富有了,我们懂事了,而曾经的情怀却萦绕心头。

95、朱珊作者的《秋日私语》:

美文也!秋雨绵绵,歌声悠扬,身在其中,感慨万千。多么惬意的意境啊!四季轮回,时值当下,难得的季节,收获的喜悦,作者的感慨就此而发!

96、知音情怀的《最爱心中的那一抹红》:

从孩童时期到现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热爱我的祖国,越敬仰五星红旗。作者是红心向党的人,为你点赞!全文语言真挚,叙述流畅,中心思想特别突出,一抺红,红到底!千秋永固,万古长青!

97、孟东花的《心系疫区,学做真人一一寄语王尹中学全体学子》

本文将武汉疫区的爱心人士一一道来,真人真事真现实,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灾难面前,孟老师实况转播,中国人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齐抗疫,彰显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以此文号召王尹中学全体学子,将来走入社会,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不忘本,记党恩,以高尚的品德尽职尽责。同学们从小怀抱感恩之心,树立雄心壮志,为祖国明天更加强大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老师寄予你们的厚望。

98、刘亚丽的《最美是深秋》

风景宜人,美不胜收,作者将自然的秋景现在眼前,记在心上,写在纸端,给读者美的享受!人美文更美!恰到好处,不需赘评了。为作者点赞!为美文点赞!

99、王丹的《真情在孩子们的目光里》

中心思想是同学们渴望有一个好老师。文中将山村艰苦恶劣的条件简短叙述,但叙写实习老师的过程详尽可信。人是有思想的,看到了,感受到了,就要思考。当看到每天桶里盛满清水,供足她日常所用,知道这是求知如饥似渴的孩子们抬来的,真感动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能走吗?果断决定,不走了,为了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这就是师范院校培养的新老师!孩子童真无邪,老师不负众望!为这位实习老师点赞!为这些有心的同学点赞!为此习作点赞!

100、王真的《少年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我拜读了全文。作者是位从小喜欢识文、读书的人。幼童时将大作细读,虽不能理解,但成人之后忆起,就能"如数家珍",领悟其中的道理,以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向正轨,在文学的殿堂里发热散光,成为大家。《人民文学》,文学是人民来述写的。王老师,为你的美文点赞!


101、何增福的《云雾山上行,一份美丽情》

作者以顺叙的方式,将此次活动从他踏进活动现场写到结束,给人的感觉是真实,朴实,诚实。求书法诚心,而秦安小曲的音乐将活动铺展为压轴性高潮。行在云雾相间的寺庙和种满生态植物的绿红景色中,那种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各位老师边赏边谈,“情”投“意”合,时间虽短,情意尤长。为朴实的短小精悍的美文点赞!

题外话:何增福老师是我们秦安县唯一在一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坚持到今天的可敬的老师。在偏远山村,只有一个班,一个学生,他是称职的全科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长。他用赤诚的心,培育求知的学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啊!好在现已合并到小学,因为实习生带课,况是疫情期间,增福老师只能待命,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到校,从不缺勤,热爱工作,勤于工作,这彰显的是增福老师的人生信仰!我代表这位学生及家长向你致敬!

102、安维俊的《捉野狐》

本文将曾经农家院落遭野狐吃鸡的经过叙述得真实可信。那个年代的农人,养几只鸡,半夜鸡叫了,就该起炕收拾农具下地干活了;鸡下几颗蛋,换点清油,买点盐什么的,可恨的野狐专抓穷人的鸡,害的老农人苦不堪言。相信作者是过来人,列举实例,如数家珍,当年那些文字读后真叫人拍手叫好!好接地气的作品!

103、云浅浅的《世界美如斯》

由打羽毛球,到观风景。球引景,既风趣,又幽默。整个打球过程是发不稳,接不住,"实况转播"。观景从水底到陆地,实景再现。全文写法独到,文字功底扎实,醒目的标题,流畅的叙述,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好文!

104、杨晓刚老师的《小院暖阳》

从跨进老院的第一步开始,自始至终被"暖阳"温暖着。玉米粒,玉米棒,苹果,䒱煮熟的苹果,切菜板,切菜刀,旱烟锅,如此等等,暖在其中,温在心中。全文主旨突出,将"阳光"给人的恩惠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娴熟的笔触让读者尽情地享受阳光。徜徉在暖阳下,多么惬意啊!为杨老师点赞!为美文喝彩!

105、孟东花的《宅家上网课的日子》

中心思想两个字一一抗疫。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线上网课,这不,老师先学会线上教学,才能如期教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后,终于能得心应手上了,好不高兴。志愿者,医生,募捐者……都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同心抗疫,让爱在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者虽为普通教师,但心怀天下学子的情怀,是何等纯洁高尚!愿疫情尽早褪去,能在校面对面教学,这是作者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作者简介】

76_20220829220757790fe.jpg

桑聚宗,生于1956年2月,高中文化程度,秦安县莲花镇桑川村人。秦安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


全部评论(0)
  • 白尚礼的散文集《泥土的声音》与《泥土的味道》是“姊妹集”。也许有人认为,《泥土的声音》就是乡村的鸡鸣犬吠、驴欢马嘶,就是乡下树木的飒飒声,就是人们赶牲灵的吆喝声。也许有人会问,泥土还会有味道?白老师..

    小木屋浏览:1467次 评论:0
    2022-04-19 23:54
  • 众所周众,庚子鼠年,疫情肆虐,民营企业,纷纷裁员!三月初,全国陆族复工复产开始,用工荒也随着出现。曾经有人说中国有十四亿人,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呢?说的是实际情况,不是劳动力不够,是老板们不用,因为好..

    郭明祥浏览:10192次 评论:0
    2021-01-23 16:33
  • 做好学生,合算! ——全校晨会上的发言 文/孟东花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做什么样的学生最合算?是善良无私、勤奋上进、知恩图报还是打架斗殴、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呢?下..

    依梦琴飞浏览:676次 评论:0
    2022-11-02 22:37
  • 当地人称这儿叫竹林儿,小时候去王家铺跟集每次要从村头经过,很不起眼的一个村子。看后来接触县志,知道明代时这儿就叫竹林峪,好雅的名字。峪,大概是山间石沟之意,曾经写过一段短文略作考证,是凭借孩童时的记..

    仙岭渔父浏览:1038次 评论:0
    2022-07-04 22:31
  • 祝父亲生日快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全家人迎来了敬爱的老父亲八十岁寿诞。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无法亲临给您叩拜寿辰甚是遗憾。虽然说疫情隔断了我们欢聚一堂的氛围,但是隔不断我们血脉相连的人间至亲大爱!网..

    郭明祥浏览:636次 评论:0
    2022-11-19 22:44
  • 3月26日,《甘肃日报》第七版“文化·生活”栏目全文刊登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的文章:《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同时还发表了梁发芾的文章:《李白故里的意义》,全文如下:李白故里的意义梁发芾 中国历史..

    向阳花开浏览:1610次 评论:0
    2020-04-10 15:44
  • 说明 八运初,未山丑向同一方来山来水,同一方山向,同葬一片平田中,一家发富贵,一家伤丁破财。东边坟,穴堂距龙山稍远,前后明堂,明亮通气。南面山空处,山后有之玄环形路水,远看可见,近则不见。坟前空阔,并..

    萍缘堂诗画浏览:1663次 评论:0
    2022-06-27 22:05
  • 佛出世后,众生就能按佛的引导,发现存在的实相,就能按照佛所指引的方法走向解脱。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众生皆有佛性”,无始以来,我们都在,随着业力在六道流转,我们所执着的这个坚固的我原来只是佛性这个基础..

    仙岭渔父浏览:2707次 评论:0
    2022-05-26 23:18
  • 余秋雨说过:“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秦安精神是秦安人创造的精神价值,它融入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是秦安人的集体人格。如果我们将秦安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

    安秀才浏览:4509次 评论:0
    2022-04-30 02:13
  • 《两由斋自选集》序吴尊文 去年十月,李桂梓先生参加上海国际诗词研讨会,我也应邀前往。大会秘书长范文通先生将我们安排同住一个房间。我们素昧平生,这是缘分。彼此自我介绍后,他便将自己的《长鸣集》、《羲里零..

    史外外史浏览:5572次 评论:0
    2021-01-30 22:11
  • 拜读李子伟先生的《陇南琐忆》,仿佛《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在我脑中回荡:“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

    小木屋浏览:1428次 评论:0
    2022-04-18 23:30
  • 编者按:近日,甘肃籍著名作家叶梓的散文集《陇味儿》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呈现甘肃美食的一册散文作品。作者以天水、平凉、兰州、白银等甘肃各地市为经,以浆水面、麻食、驴肉..

    王托弟浏览:719次 评论:0
    2022-08-31 23:10
  • 父母经常教育子女的一句话是:"读书是为你自己读,不是为其他人读。”很多孩子都是听这句话长大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就没有太多的意义。比如,小时候的我。因为身体原因,我的手会经常抖..

    王托弟浏览:362次 评论:0
    2023-02-19 00:18
作者专栏
  • 12231

    注册时间:2023-08-29 21:23

  • 119119

    注册时间:2023-08-28 17:01

  • 18890283633

    注册时间:2023-08-18 18:22

  • 舒翠好可爱

    注册时间:2023-07-14 12:55

  • liuy

    注册时间:2023-04-13 17:1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