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梦,往事如烟,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偶居西北小镇的我,突然收到从台湾寄来的一封信,阅后才知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元老 、四大家族之一、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的百岁老人陈立夫先生来信。信中提到他从朋友送他的《中国书画报》上看到我的介绍,很喜欢我的篆刻印章,嘱我为其刻制一枚名章。当时真是受宠若惊、又惊又喜,惊的是远在台湾的世纪名人竞然致函到大陆西北求印,喜的是承蒙垂青,也不知自己何德何能受此待遇,担此重任。
在随后的交往中,知陈老寿辰将至,敝人特作国画“神猿献寿”图(见回信),寄到宝岛台湾予以祝贺,信中并提到敝人近期将举办个人书画展览,请陈老在百忙之中能予题字为盼。半月后即收到陈老寄来的墨宝:“冯顺林书画篆刻作品展览”(见附图),欣喜万分,拜谢之后,复又求得书法墨宝:“弘毅自强”一纸,(见附图)万分感动!
随着日后数年的交往上,我每逢陈老精神爽时,喜庆之时,如寿辰、春节等,及时去信问侯和祝福。鸿雁传书,结成了忘年之交,并陆续得其题字:“才子佳人”(见附图)。和作品集题字四幅,分别为:“《冯润林篆刻精品选》”、“《冯润林书法精品选》、“《冯润林诗词精品选》”、“《冯润林国画作品选》”等等。随后我又治印二枚烦陈公代转张学良将军、宋美龄女士,通过陈公代求到美国张学良将军书法墨宝一帧,宋美龄兰花小品一帧,欣喜万分并将予珍藏于子子孙孙也。
在后来查阅的文献中得知,民国初期间,陈立夫曾和于右任、何香凝等筹办过“中华书学会”,并担任要职,惜后来抗战爆发,学会活动即中止。欣赏陈立夫先生的书法,不难看出其取法于颜柳,结体端庄流丽、笔法俊秀挺拨、外柔内刚、婀娜清新、于古朴之中寓刚劲。于精巧之中见灵秀,在跌宕起伏中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神韵美,达到了物我两忘、俊逸脱俗的艺术境界,可谓人书俱老、出神入化、挥洒自如、自成佳构、妙在笔画之外也。细致品尝,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陈立夫先生通过一个世纪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他有明确的艺术追求,这便形成了线条俊逸、形态妙然、骨肉相融的艺术风格。在当今书法界颇有影响,其书作在海内外百余次入编大型书法典集,碑林和重大展览,由于他精研历代碑帖,善于广取博收,擅长行楷,书作即显“二王”笔意,颜柳风骨,又独具风格。综观其书法、取法正、用功深,再加上他学识修养过人,故气息意境儒雅端静,有深厚的书卷气,如此书艺境界,人出俱老,真乃神品也。是当代一般书家所无法比及的。
晚年的陈立夫先生,勤于研究,先后出版了《四书道贯》、《人理学研究》、《易学用运之研究》、《孔孟之道永存》和《我怎么活了一百岁》等数十部著作,他相继担任了“台湾国民党总统府总统资政(总统顾问)”“中华医药基金会”和“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及“台湾师范大学运动推行委员会长”、“孔孟学会会长”及“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等职。
耄耄之年的陈立夫先生,还致力于祖国的统一、中华的振兴事业,参予各类活动,利用一切机会为之鼓与呼,为之东奔西走,他对祖国的统一所做的工作为两岸人民所称道,故人云:“人间重晚情”,暮年的陈立夫先生真正的面对了历史,面对了人民。
2010年中央电视台“解密”——陈立夫电视专题片,片中陈老孙媳回忆陈立夫,谈到上个世纪邓小平经程思远秘密安排在香港约见陈立夫,陈公亦秘密动身,在香港交换双方意见,商议陈公返回大陆事宜,陈公表示来年时机佳时,一定返北京,不料第二年,邓小平去逝,陈公返大陆一事终未能成行!
而今,立公离开我们多年了!陈立夫:浙江吴兴人,生于1898年7月,逝于2001年2月,享年103岁,其政治影响和历程概不多叙!我曾于立公刚逝世后不久,《撰文—怀念陈公立夫》一文,发表于《艺术报》,予以纪念!时至今日,谨以此文,再怀念陈公立夫,感谢他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的积极贡献和成就!
二O一O年十一月